2020-01-07 16:39
组建二十五年以来,首创集团始终坚持改革,勇于创新,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发展,首创集团以“美丽中国的重要建设者和守护者”为目标,采取“4+1”业务布局,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以环境产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作为四大主业,以文创产业实现社会价值呈现,从投资为主转变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
作为首创集团所属企业,首创置业用行动实践着国企责任和工匠精神,依托首创集团多元产业布局,搭建开发、商业、文创、科创等多元业务板块,助力中国城市发展。截至目前,首创置业已完成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重点城市布局。组建二十五年以来,首创集团始终坚持改革,勇于创新,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发展,首创集团以“美丽中国的重要建设者和守护者”为目标,采取“4+1”业务布局,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以环境产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作为四大主业,以文创产业实现社会价值呈现,从投资为主转变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
作为北京市市属国企,推进全国布局的同时,首创置业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履行北京市属国企责任,服务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首创置业积极投身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文创业务、高科技产业地产业务,打造了首创郎园、首创咏园、中关村ICPARK等一系列标杆产品和品牌名片;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将北京、天津武清等成熟的产业协同经验与业务模式进行复制;响应“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的号召,拓展长租业务……
顺应行业趋势,把握城市发展脉络,积极践行国企责任与社会担当,未来,首创置业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首都经济乃至全国其他城市产业升级,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围绕首都核心功能定位 助力城市更新产业升级
在“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并存的北京,围绕城市近郊产业开发与城市核心存量空间的升级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
围绕首都核心功能定位,把握首都脉搏,尊重北京历史,保留文化基因,优化城市功能,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首创置业始终认真践行国企责任,积极投身北京城市新总规建设之中。
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城市更新,首创置业积极投身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助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首创置业已在北京区域累计实施城市更新、改造项目5个,整理土地近300公顷,规划建面超过600万平米,拆迁规模超过100万平米,实施建设保障房年均开复工面积均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截至2019年6月底,首创置业在北京地区累计完成保障房交付入住约150万平方米、1.5万套,覆盖海淀、石景山、顺义、房山、大兴、平谷、密云等多个区域,大幅改善了京郊居民居住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北京市整体城市更新及建设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首创置业以旗下首创钜大商业地产平台为依托,通过自建、并购和合作等多元化策略,搭建国内规模领先的奥特莱斯运营平台,推动当地商业发展、居民消费升级。
在城市中心城区,首创置业已先后投资超过40亿元,落地4个长租项目,提升城市新增租赁房源供应,改善城市新增居民居住环境。其中,北京十八里店集体用地租赁住宅项目计容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有效增加北京租赁房源供应。
阅读城市肌理、激活老旧城区的同时,围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首创置业探索文化、科创产业,助力首都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据了解,首创置业已搭建两大文创业务平台,聚合顶级文创资源。截至目前,文创业务累计投资超10亿元,在手项目共计7个,运营面积约17万平方米。
其中,郎园从Vintage到Park,再到Station,“空间运营+内容运营”一路升级,30栋历经半个世纪洗礼的老旧厂房,华丽转身为北京创新型文创园区的典范。咏园已于2019年6月开园,打造全国首个非遗主题文创园区,并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签订20余个非遗战略合作协议,玉雕大师张铁成等20余位大师名企首期入驻,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行业影响。
除此之外,首创置业与中关村发展集团总投资39亿元,联手打造了位于海淀永丰基地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PARK)。
据了解,园区聚集以芯片设计、基础软件、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硬件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于2018年11月开园,首年引入比特大陆、兆易创新、北京兆芯、文安智能等30余家集成电路龙头和上下游企业入驻。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园区年产值270亿以上,纳税达40亿元,拥有专利1700件,占北京2018年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总销售收入60%以上。
对此,首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爱庆在接受采访时就强调,首创置业各公司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有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一是要坚定不移继续做大做优做强,明晰战略定位,承担好国企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为地产赋能的新发展模式。
传承首创集团国企精神 “首创制造2020”践行高质发展
首创置业能取得如此规模,离不开其大股东首创集团各个层面多元赋能。
李爱庆表示,从目前运作情况来看,首创集团“4+1”业务可以与首创置业的地产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不但能够在品牌建设、资本运作、战略布局以及项目拓展等方面给予首创置业提供支持,而且还能为首创置业介入土地综合开发,低成本寻求优质资源提供较多机会。
基于此,近年来首创置业“制造”出天阅系、禧瑞系高端人居精品,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郎园、咏园文化地标,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等一系列“爆款”。
在住宅开发业务中,传承首创集团国企匠心,首创置业自2016年起酝酿“首创制造2020”计划,即通过精准研发、精材实料、精细营造、精心交付达到服务极致、品质考究、资源优化、科技融入、以人为本等五大维度目的。
为此,首创置业将服务前置,以客户诉求为规划、设计、施工的原点,打造由4C智能化体系、4T技术体系、8M园林体系、5S精装体系等构成的品质标准化系统,再以“F(e)客户服务体系”从不同维度服务客户美好生活。
通过上述一系列运作,2018年首创置业全年交付面积146万平方米,交付房屋9471套,集中交付到访率在98%以上,户均报修量不到1条;2019年上半年集中到访交付率超过99%。
首创的产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创置业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设置了严苛的门槛以做到精材实料。此外,首创聘请独立第三方材料设备检测单位,对建设项目使用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对不合格材料坚决做退场处理,对违规供应商视情节做出惩罚。
精准研发、精材实料、精细营造、精心交付,依托品质标签,坚持有质量地增长,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及运营能力,为客户营造优质生活空间,逐步实现“创享美好新生活”的企业使命。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首创置业实现销售80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位列全国房企50强。市场的积极反馈,更加佐证了首创制造2020战略的意义。
2019财年已经过去,据悉,在2020年伊始,首创置业正制定新的运营计划,在重点拓展布局的京津冀区域、华东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区域、成渝区域,代表首创产品线系列的刚需禧悦系、首改禧瑞系、中高端天阅系的多个新项目将于2020年先后亮相,确保企业2020年运转正常。
去库存资产盘活 优化投资稳健运营
在首创置业看来,高质量发展基于产品品质,更需控制风险。
实际上,2018年以来,首创置业负债率有所提升。据其2018年年报显示,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土地市场窗口期,在核心一二线城市圈储备了大量优质的项目资源。其中,二级土地投资409亿元,平均土地溢价率仅9%,三大核心城市圈投资额占比87.6%。
“越是在市场较为低迷,行业面临困难的时期,首创置业这样的企业往往越是能够凸显其在资源获取能力、产业协同能力、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也往往是首创置业实现业务突破和业绩提升的奠基期。”首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首创置业董事长李松平称,上述优质项目尚未转化为公司的业绩,将有望在未来2至3年成为公司业绩的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首创置业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降杠杆的战略举措,严格遵照北京市国资委及首创集团的指示,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资本结构,严控财务风险。目前,公司整体债务风险可控,资金安全性较高、融资渠道畅通且成本持续处于行业低位。
据其201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中期,公司总资产负债率78%,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净资本负债率152%,较年初降低17个百分点;在手货币资金374亿,较2018年底增长66%,货币资金对一年内到期债务覆盖倍数达1.5倍,短期偿债压力较小,资金安全度高。
在2020年,首创置业将坚持稳健安全的投资策略,以经营回款量定土地投资规模,加强并购、集团协同、产业协同等多渠道拿地方式,招拍挂土地投资将更加谨慎。
据了解,针对不同的项目,首创置业还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采取“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将项目分为确保公司利润贡献为主的利润拉伸型项目和确保规模保障的快速周转型项目,实行利润型项目保利润,规模型项目保销量速度;进而从市场角度随行就市,既统筹了公司利润又确保快速周转,做到快速销售快速回款。
与此同时,在2019年,首创置业全面狠抓销售回款,强化回款指标业绩激励考核,实行签约与回款并重。在沉滞资产的盘活去化安排上,也会有几个大宗资产交易落定。据了解,进入2020年,首创置业供销计划将在“去库存、降杠杆、快周转、稳经营”的思路下,以“稳健运营”为前提,保持企业规模发展。
除通过加强销售回款、存量资产盘活、优化土地投资节奏等措施有效实现负债管控,2020年,首创置业将继续严格执行降杠杆任务,并确保多元融资渠道畅通、现金流安全。
李松平称,首创置业一直处于主要合作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客户白名单中,同时保有银行、债券、保险、信托、资产证券化、供应链融资等多元畅通的融资渠道。
其201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中期,首创置业拥有战略授信总额2050亿元;其中,未使用金额1643亿元;公司存量债务加权平均成本5.53%,稳居行业低位,境内外资本市场债券发行更是屡创市场新低。
一位接近首创置业人士透露,首创置业正加快探索H股全流通,钜大奥莱资产证券化等方案。
把握城市群发展机遇 文化科创助力动能转换
立足北京、稳健发展的同时,作为少数“走出去”的京派房企,首创置业正凭借文化、科创产业运营经验,把握城市群发展机遇,打造京派房企的新名片。
实际上,中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呈现“大都市圈”聚集模式,未来人口将持续向超大型城市和卫星城市组成大都市圈以及区域中心城市涌入,未来房地产行业并非单核城市的增长逻辑,而是城市圈、经济带的增长逻辑。
近年来,首创置业积极响应国家城市发展战略,把握城市群发展机遇,战略区域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截至目前,三大城市群布局已初步达成,未来在三大城市群的布局将会持续推进。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首创置业已成功获取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多宗优质核心土地资源,并首次挺进苏州、宁波、广州、佛山、东莞等重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深圳-广州”双核引擎,三大城市群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2014年,首创置业首进上海,揭开长三角布局序幕;2017年,首进深圳、杭州,三大城市圈布局已初步达成;2018年,广佛各下一城,三大城市群布局不断深化;2019年,挺进苏州、宁波、东莞。进入2020年,首创置业将继续做大做强三大城市群,持续关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有增长潜力的城市择机布局。
在走出地理舒适圈的同时,首创置业也正在走出业务舒适圈。实际上,拥有奥特莱斯商业运营、文创产业板块和高科产业板块的首创置业,其内部产业联动优势在如今地方政府以“产业驱动”为主的发展思路之下日益凸显。
除商业、文创、高科等产业外,首创置业还拥有首创集团在环保、基础设施、金融等成熟模块的产业资源优势。其中,首创在环保、文化、高科等领域沉淀的,均为扎实的长期产业运营能力。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助力区域发展规划落地的同时,首创这种能将产业运营前置的联合开发模式,颇受地方发展青睐。
“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为地产赋能的产业协同优势,产品提供更加饱满,内容更加丰富,盈利模式逐渐清晰,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得到属地政府信任和支持,迅速站稳脚跟。”
对此,李爱庆和李松平两位企业领导人表示,2020年,首创置业将继续承担好国企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为地产赋能的新发展模式,在以往重点介入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探讨进入新的二线城市和有发展潜力城市或城市群的标准和发展策略,助力更多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