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18:27
“无障碍人士要去哪儿,打开地图应用,就可以顺利导航。但对视力障碍者来说,完全无法使用。这是无障碍信息没有打通。”今年政协会上,连续多年调研跟踪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来自致公党界的许槟委员,带来了《关于推进老年群体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提案》,希望能不断尽快完善信息适老化相关法律法规,让老人们生活地更有品质。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5.4%,首次突破了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从2018年起,致公党市委、市残联联合开设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调研课题,作为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的许槟,成为课题组核心成员。
“无障碍环境建设服务的不仅是老弱病残,还有无障碍人士,尤其是当无障碍人士发生视力、肢体等障碍时,会对设施、信息的无障碍使用产生强烈需求。”许槟说,通常人们概念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只包括设施无障碍,其实并不是,信息无障碍也十分关键。
许槟和课题组成员曾对白塔寺、东高地、方庄、回天四个不同类型的大型住宅区进行调研,他们发现,老年、残障人士在登录网站、使用手机应用时无障碍信息服务参差不齐。“现有一些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类网站进行了无障碍信息服务改造,残障人士根据引导点击按钮,就可以有语音、盲文等服务,信息化获取和交流比较通畅。但在一些购物、地图等商业网站,缺乏相应设置。”许槟说,比如,视力障碍者登陆手机应用购物时,根本无法像无障碍人士那样畅通无阻,纵然手机本身可能是针对无障碍人士设计的,但点开应用,却没有语音导航等无障碍信息服务,这让视力障碍者的网络购物之旅在点开应用那一刻就终止了。
究其原因,许槟和课题组成员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信息无障碍的政策设计和管理还有待完善、信息技术企业对信息无障碍的落实还不到位、社会组织参与老年人信息服务缺乏顶层设计。
为此,许槟建议,尽快完善老年群体信息无障碍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鼓励互联网企业信息平台进行无障碍优化的规章,为信息适老化助力。同时,对不同群体的无障碍事业发展开展有效跟踪,并针对调研现状适时调整无障碍相关政策措施,让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