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12:41
北京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为奥运喝彩》栏目上周播出了对范扬先生的专访。因为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体育和奥运题材的书画作品,身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为奥运喝彩”项目艺术总顾问的范扬,去年9月被国际奥委会授予了“顾拜旦奖章”。这一荣誉自1964年以来,专门颁发给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士。艺术为何会与体育结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范扬道出了背后的故事。
范扬在“为奥运喝彩”活动中发言
范扬1955年出生于香港,祖籍江苏省南通市。在南通当地,从北宋名臣、在《岳阳楼》记里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起,范氏一直是文脉绵长的大家望族。范氏家族的第十三代、著名画家范曾,正是范扬的亲叔叔。少年时代,范扬之所以走上书画道路,也是受到了范曾的点拨。“他说你一定要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学科学的话,无论是化学还是物理,你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不够,但如果你学习画画,我给你一张纸和一支笔,哪怕只是一支铅笔,你的物质条件就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的大师一样了。剩下的就是发挥,尽情地发挥你的才华。”范扬说,“我觉得他说的非常好,所以就开始学习画画了。但他不具体教我画什么,只是告诉我一些大的原则,比如注意要宁脏勿净,也就是宁肯画得脏一点,画面也不要干干净净的。宁方勿圆,就是宁可画得方一些,不要把画面擦得圆溜溜的。”据范扬介绍,与这些绘画的大框架相比,范曾对他最大的启发是在精神层面。“他说无论学什么,都要像一只狮子扑向一只大象一样。”范扬说,“那是全身心的投入,骨髓里的力量都用到指尖上了。”
范扬赴崇礼雪场写生
少年时代的范扬,身体柔韧性好,爆发力又强,不仅能够完成前手翻这样的体操动作,还能够像影视作品中的武侠一样“鲤鱼打挺”,一下子从地面横躺的状态挺身立起。但他的父亲不赞成他练习竞技体育,因为当时全社会都在打乒乓球,所以唯独对范扬打乒乓网开一面,但在范扬的心中始终还是热爱体育运动的。因为在他看来,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要获取优秀的运动成绩,与艺术家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一样,都需要在精神层面上找到“激情”,体育与艺术在高的精神层面是相通的。“我从小喜欢体育,所以一直也在画体育题材的作品。前几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中国,我就拿出50件体育题材的作品做了个展示,巴赫主席看了之后特别高兴,当场就邀请我去奥林匹克博物馆举行个人展览。”范扬说,“我那个展览的题目叫做《力与美》,寓意既是艺术又是体育。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相通之处。在我眼中,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就是最美的。”
范扬被授予“顾拜旦奖章”
多年来,范扬每当看到精彩的比赛,看到引发他关注的运动员,总要提笔进行创作。他画过冲过终点的博尔特,肩头带着“拔火罐”印记展翅蝶飞的菲尔普斯,但他画得更多的还是中国的竞技体育健儿,特别是在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他的许多作品的主角都是中国冰雪运动健儿。当武大靖在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上夺得了中国代表团的唯一一枚金牌后,范扬创作了一幅以武大靖为主人公的画作,并在画上题字“冰上飞鸿”。他说:“武大靖夺得了我们中国体育代表团那届奥运会的唯一一枚金牌。决赛中,他滑得最快,后面的队员都干扰不了他,这个冠军可谓毫无争议。”他还画过2014年冬奥会速度滑冰冠军张虹。当张虹后来看到这副画时,也惊讶范扬在细节上的刻画。“我那幅画画的是她溜冰时的动作,手甩在后面,有根手指尖是张着的,显得特别潇洒。”范扬说,“她看了我的作品后,说只有她甩出去的手指尖是这样的,这和其他运动员都不一样。我听了以后就非常高兴,因为我抓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是张虹全身心的一个瞬间,我想,也只有全心投入,运动员们才能创造不凡的成绩吧。”
范扬的作品《五鼠闹春》
不久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年除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为奥运喝彩”项目的艺术写生团团长何加林,将在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举行个人艺术展。谈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借助奥林匹克这个平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艺术成就,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范扬说:“我们用中国文化的方式来展现运动员们的风采,来表现奥运会。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这些激情和美好,同时让全国人民去关注2022年的冬奥会,让他们了解冰雪运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