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救战友 强攻敌高地,俄罗斯机器人规划成军
| 作者 杨益

2020-01-19 09:23

天下

在刚过去的2019年末,俄罗斯媒体引政府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将在2025年前组建可执行战斗任务的多功能机器人部队,从而引发关注。事实上自从叙利亚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已经将这场持久的中等烈度战争作为机器人实战的练兵场。俄罗斯机器人部队有怎样的特色,又取得了哪些战绩?本期为您分析。

叙利亚总统访问俄罗斯驻叙利亚空军基地。

谈兵·铁军编组

根据消息人士的说法,俄罗斯当前的机器人部队是以5台机器人作为最小单位,正在2019年10月才亮相的“指向标”实验平台进行测试。据称,每一个单位的5名机器人将各有分工,每一台机器人都具备高度独立性,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团体战斗力。预计在2025年前,俄军将完成技术层面的组建机器人团队的工作,随后将机器人部队整合到俄军现有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形成士兵与机器人一体化的战斗力。俄军还认为,未来俄罗斯机器人的对手可能是敌方的机器人,即一次真正的机器人战争。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俄罗斯正在研制和将要装备的机器人,并非科幻作品中那些目光炯炯、手持激光枪炮的人形铁皮。相反,从外形上看,俄罗斯机器人似乎就是很常见的军事器械,比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或装甲车等。唯一不同的是这些设备中都没有士兵。这很容易理解,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战士做成人形,是为了好看;实战中机器人只需要执行杀伤敌人、完成战术目标的任务,这时候长腿直立的人形没有价值,保持战争机器本来的面貌才是最实际的选择。

相对于普通兵器,军用机器人的特点是无须人坐在里面操控,但并不是完全排斥人类。相对于其他一些AI程度较低的无人机和无人战车,军用机器人的一个特点是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即并非事无巨细都需要真人操控,能够通过AI判定眼前情形,应对变化。甚至机器人之间也能通过信息网络配合作战,这无疑大大减轻了真人操控者的负担,也使得同一个人操控的战斗机器数量大幅度增加。

天王星-9开火

铁军特长:或再现俄军钢铁洪流盛况

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往往力大无穷、刀枪不入,甚至上天下海无所不能。真实的军用机器人当然没那么厉害。相对于之前的兵器,他们并非无敌,但却能以自身特长弥补己方军队存在的不足。

机器人部队最大的特色是没有搭载真人士兵,这使得他们即使被击中,也不会造成人类的伤亡。虽然通常机器人部队还是伴随有真人士兵进行操控和配合作战,但配合作战的士兵和载人兵器却可以让机器人顶在第一线,而操控者可以在数百米、数公里乃至数十上百公里之外遥控。由于战斗机器人具有较强的自主AI,即使一时遭到干扰,也能保持战斗力和判断力,远远胜过普通无人遥控飞机和车辆。要知道对现代军事大国而言,人力是非常宝贵的。俄罗斯现在人口是一亿多,军队不过百万,要抗衡拥有三亿人口和二百万军队的美军,可以说每一个士兵都很宝贵。

因为机器人部队没有搭载真人,使得指挥官对其的使用可以更加大胆。军用机器人可以深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例如更容易遭到敌人围困和射击的区域、充满高温和有毒气体的区域。更广泛的机动范围带来了战斗力更全面的覆盖,也能对敌人造成更大的打击。

没有载人的军用机器人还可以获得更强的战斗力。普通载人兵器坐了少则一二人,多则三四人,不光是增加了士兵体重负载,而且为了保护这些血肉之躯,还必须有专门的防护设施和生活设施(如空调、供氧设备)。军用机器人则没有这些肉体负担,同样的负重就可以用于单纯加强武器装备、信息设备或者防护力;或者保持装备强度不便、负载降低,获得更快的速度或更低廉的成本,而且较小的体积又能减少被敌人发现和命中的风险,从而使得武器威力倍增,对敌人压制力更强。

最后,机器人部队在未来还可以扩大军队规模。当前的俄军中,机器人数量是比较少的,但在未来,机器人的增加却是可以想见的趋势。俄罗斯从19世纪喜欢用人海战术去冲击敌人,苏联二战时拥有登峰造极的1200万大军,冷战时拥有400万大军和5万辆坦克装甲车的钢铁洪流,令整个欧洲战栗。如今俄罗斯人口减少,有5万辆坦克却找不到那么多驾驶员,一旦机器人量产增加,或许少数军人就可以指挥大批机器人战车,从而再现钢铁洪流的盛况。

谈兵·实战显威

实战一:杀敌援友
“海雕”救出被击落的领航员

具备一定自主能力的无人机,是最常见的军用机器人。俄罗斯的对手美国,多次用无人机击杀反美武装分子并殃及无辜平民。而俄罗斯的无人机虽然和美军尚有差距,但在叙利亚战争中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

这其中较为出彩的是“海雕-10”无人机。这款小型无人机重约10多公斤,负载2-5公斤,最大时速17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6000米,续航时间14小时,作战半径120公里,主要用于侦察、校正火力,并能将信息传输回总部。

这款无人机已经列装俄罗斯陆海空各部队,在叙利亚屡建功勋。2015年11月,一架苏-24M轰炸机被土耳其空军击落后,机长遭地面恐怖分子扫射阵亡,领航员穆拉希金潜入丛林中。此时,俄军派出1架“海雕-10”前往搜救,很快捕获了领航员穆拉希金发出的求救信号,并进行了定位。“海雕-10”将信息传输回附近基地后,俄军立刻派出海军陆战队,乘坐直升机救出了被困的领航员。

而在其他一些战例中,当俄军欲对恐怖分子的基地进行大规模火力打击时,也会先派出“海雕-10”进行侦查,不但确定其坐标,也将敌情传输给指挥员进行参考。等指挥员下定决心,大规模火力打击开始后,“海雕-10”则负责引导火力,增强命中率。待炮击结束后,“海雕-10”负责对战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引导火力再来一次补射。由于“海雕-10”本身体型够小,能够迫近到敌方基地附近侦查,获得宝贵的一手信息。即使不幸被击落,损失也是有限的。

2019年,俄军还在“海雕-10”上加装了“索具3”电子战系统。装备该系统的“海雕-10”以3架为一个单位迫近敌人所在地,其中一架向敌军发射干扰信号,一架侦察敌军信息,一架向后方传输敌情,并引导炮火打击,能在短短几分钟内给敌人来一场烈焰洗礼。

实战二:强攻高地
机器战士平趟754.5高地

俄军机器人在叙利亚战斗的例子中,最著名的是一场围攻拉塔基亚省754.5高地的战斗。这一战,叙利亚政府军的对手是盘踞该高地的极端势力。高地坡度较大,叛乱分子构筑了坚固的火力点。叙利亚政府军虽然也有重武器,但在远距离缺乏精准的压制,政府军士兵一旦迫近,又遭到叛军的近距离火力袭击,因此难以将其攻克。

2015年12月,俄军派出了一支机器人部队。这支部队包括6台(一说4台)“平台-M”履带式地面作战机器人,4台(一说2台)“阿尔戈”轮式作战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都是1吨左右的轻型机器人,装备机关枪和反坦克火箭筒。此外还有“洋槐”自行火炮和至少一架无人机。担任指挥的是俄军部署在战区的“仙女座-D”自动化指挥系统。机器人的操作者,则远在5000公里外的莫斯科。

在这场战斗中,俄军首先以无人机迫近战区,将叛军最新信息发送给指挥部和机器人操作者。随后“平台-M”和“阿尔戈”向叛军大举进逼,一直冲到距离叛军100米的地方,根据无人机的情报向叛军倾泻火力。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叛军面对这些不怕死的钢铁军人,被压制得完全抬不起头来。少数坚固的据点也“洋槐重型自行火炮精准拔除。机器战士平趟过去后,叛军阵地被撕扯得七零八落。然后叙利亚士兵跟在机器战士后面,对残存的极端组织成员进行清扫。这种战法让敌方毫无还手之力,仅20分钟就丢下70具尸体狼狈逃窜,而叙利亚政府军士兵只有4人受伤。

754.5高地的战斗规模并不是很大,仅仅相当于连营级的战斗,俄军也并未全歼敌人。但是,在这场小规模战斗中俄军展现的“降维打击”能力,确实对机器人实战有很大的检验意义。

实战三:强强对抗
“天王星”击败坦克部队

俄军另一款著名的作战机器人是“天王星-9”。它全重12吨,采用履带式行走系统,配置了2A72型30毫米机关炮、7.62毫米机枪、6具火箭筒和4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还可配备反坦克或防空导弹。其中30毫米机关炮可以打击2000米以内的轻装甲目标,导弹射程在10公里左右,可以消灭坦克或低空直升机,7.62毫米机枪则主要解决近距离的步兵。这样的火力配备,在叙利亚这种低烈度的战场上,可谓是“神挡杀神”。而且“天王星-9”可以在3公里外进行遥控指挥,足以保证士兵的安全。

天王星在火力上是超过普通步兵战车的。虽然达不到主战坦克主炮的威力,但反坦克导弹却足以对敌方坦克构成威胁。而且整车重量远远少于主战坦克,目标较小。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近年俄军在叙利亚东北部伊德利卜地区就投入了“天王星-9”,曾经击败了叛军坦克部队。

谈兵·缺憾分析
问题很多但瑕不掩瑜

当然,俄罗斯机器人部队还远没有到天下无敌的程度,毛病可以说很多。从对手看,俄军机器人面临的主要是二三流装备的武装分子,缺少重火力也没有精准打击,空中优势更是完全被俄军掌握。

从本身的配置看,俄军机器人在火力上还不够强大,即使“天王星-9”也无法真正代替坦克冲锋陷阵。“天王星-9”的公路时速35公里,越野时速25公里,比起一般的坦克和步战车仍有差距。在电子设备方面,“天王星-9”更是存在问题。理论上能够探测和跟踪白天6公里、晚上3公里以内的敌方目标,但实际只能对不超过1000米的敌人进行有效监测。为了指挥几套不同武器,车顶上装备了两套观瞄系统,集成化差,既浪费空间也增加了故障率。

从防护力看,军用机器人的防护力不够好,钢制车体加履带防护板,仅具备抵抗轻武器射击和炮弹破片的能力,无法抵挡敌方重火力。而且设计的3000米遥控距离,真打起来也要打个折扣。简单说,就是现在面对装备较差的武装分子,在空中优势掩护下可以抖威风,一旦遭遇军事强国的正面冲突,这些火力弱、速度慢、防护差的机器人还真不够看。

但另一方面,事务的发展总是曲折向前的。俄军的机器人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但至少这些有问题的机器人已经参加了实战。想象一下一百余年前坦克的最早出现,也是问题多多,甚至第一批18辆坦克在出发前就有将近一半趴窝,却不妨碍坦克在日后成为陆战之王。假以时日,这些在战火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教训,也应该会促使俄军打造出一支真正强大的机器人部队。


编辑:金静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