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里的“朱妈妈”,这样告别最后一次春运服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曲经纬

2020-01-22 14:04

城事

“身份证读卡器、四合一POS机、扫描枪、制票机、验钞机,还有这台电子客票购票信息单打印机,这是今年最大的变化。”坐在那熟悉的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工位上,年近50岁的甲班的值班售票员朱凤云说,今年是我最后一次服务春运了,转过年我就退休了。

“2020年的春运和以往有些不一样,因为电子客票来了,对于我们铁路人来说,这记录了一个时代。”朱凤云的话语中,带着对铁路,对南站的留恋和不舍……

她的工作从不输给年轻人

“如今,熟练掌握电子客票业务是售票员的必备技能,只有自身‘进阶’了,才能为旅客解决各种疑难杂症。”退休在即的朱凤云,在这最后一班岗上一点儿也不马虎。

“每次500道理论习题,背不住的就抄写,一遍不行就抄几遍。每个月还要考试。”50岁的朱凤云依然像刚入职的年轻人一样。

几个月坚持下来,朱凤云不但通过了所有的课程,还把铁路路调图、增开临客都在我的脑子里。有问必答,有问能答的她,信心满满地站在了售票车间。

“干了一辈子,到了,不能输给年轻人呀!”在最后一班岗上,面对电子客票是铁路史上一次大变革,朱凤云又当起了宣传员,向不了解电子客票如何使用的乘客普及宣传。

她是归家购票旅客贴心人

“从进入铁路这行起,学算盘、背规章、画线路图……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提到当年,朱凤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那时,我利用班余时间锤炼技能,车票的售、改、退等业务样样精通,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成为班组骨干力量,一年时间就成为优秀的‘师傅’,技术大比武中还名列三甲。说到这些成绩时,朱凤云很淡然。在她的心里分量最重的是旅客,每一位“热盼”归家的购票旅客。

就在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都9点多了。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匆匆忙忙地跑到南站,但火车差两分钟就发车了,她被检票口拦了下来,急着要去沧州的姑娘,趴在窗口呜呜哭。

远远看到伤心的小姑娘,朱凤云从售票处走过来,一边安慰她说:我要是给你改夜间11点多普快列车,到家就半夜了,要是你爸妈知道,也不会放心让你走。

听着朱凤云的劝慰,小姑娘哽咽地说,“我知道,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跑的都吐了,还是没赶上!”

“我给你改一个普通的车,这样差价能退回来些。晚走一天还能和朋友再聚会儿,不也挺好。”小姑娘点了点头,当她看到手机中改签的信息时,终于笑了。

终于理解了。“其实,帮助旅客解决完他们遇到的问题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售票才算完成。”朱凤云说。

她是班组里的“朱妈妈”

“每个组员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朱凤云对待同班组的同事像亲人一样,大家也因此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平时一有空,大家最喜欢和“朱妈妈”聊聊知心话,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困难也讲给“朱妈妈”。

每逢大家有困难,“朱妈妈”都会主动解决或协调。

她的一名徒弟说:“我来自天津,说话习惯用四声,有一次卖票时我问旅客‘是要买今天的吗?’旅客听了就后说我态度不好,我特别委屈。‘朱妈妈’没有批评我,她安抚好旅客后,嘱咐我讲好普通话是售票员的基本功。”

朱凤云不仅关心同事的工儿,也特别关照他们的生活。婆媳关系、家庭琐事,她都会帮同事提建议。她说,这些其实是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

可是,在爱帮着同事的朱凤云,却亏欠了自己的女儿。

“错过了女儿的中考、高考、成人礼……即便是在女儿生病就医时,也多次因为工作中途离去。”提起女儿朱凤云有些内疚。

“不过,再过一段时间,我就可以好好陪陪她了。”朱凤云说。

从前门客票中心到北京站售票车间,再到北京南站售票车间,朱凤云在售票这个岗位工作了24年,见证了铁路从人工售票到计算机售票再到互联网售票,从硬板车票到软纸票、磁介质车票再到电子客票的变迁。

“这第24个春运,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好好和它说再见。这个自己的方式,就是更用心地售出每一张票,更友善地对待每一位乘客和同事。” 朱凤云说。 

关注2020年春运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