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4 12:45
1月24日,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连线正在武汉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的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这个特殊的除夕,他怎么度过?童朝晖的回复只有短短几个字:“要去看几家医院的重病人,不会休息。”
童朝晖身着防护服
童朝晖是今年1月18日到达武汉的,他此行的目的是负责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与他同一批赴武汉的专家还有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杜斌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因为轻症患者隔离以后还比较好办,而重症患者病情较重,尤其有的患者病情进展比较快,所以国家卫健委派我们过来,重点关注危重症患者。”
“我们现在住在酒店,但是每天要到好几家医院去看重病人。”童朝晖说,刚开始三名专家是一起去病房里摸底、诊治患者,现在开始有了具体分工。工作明显比在北京要忙。昨天三个人到下午一点半才吃午饭,下午接着进病房,一直忙到晚上。“我们主要看的是一些上呼吸机、插管的重病人。”
谈及现在武汉发热门诊的患者数量增加较快,他表示,这些患者不一定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只是人们一发烧会很担心,会集中去医院看病。现在武汉当地医务人员工作强度比较大,主要是医务人员整体还是缺,人员不够用。具体到呼吸危重症专业的医生和专家也不够用。“我看到,现在其他省市的医护人员也在积极报名到一线支援武汉。武汉这边也在积极调整预案,还要建临时的救治医院。”
童朝晖朋友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早在2003年在抗击SARS中,童朝晖就曾临危受命成为SARS病房主任,当时他就在一线坚守了三个月,收治的100余名SARS患者无一例死亡。谈起这段经历,他笑着说:“2003年我们三十多岁赶上SARS,现在50多岁赶上新型冠状病毒。当年得SARS的是二三十岁的人多,现在得新型冠状病毒的50多岁的人多,刚好都是我们这拨年龄。我当年就不恐惧,现在就更不恐惧。严格防护就没问题!”
抗击非典时女儿写给童朝晖的信
记者了解到,非典时期,童朝晖年仅10岁的女儿童瑶曾给他写过一封催人泪下的信,其中这样写道:“打完胜仗,凯旋而归!我将用双臂迎接我那劳苦功高的爸爸。”
这一次,童朝晖再次身处疫情最前线,家人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他。
“你今天感觉还好吗?”“挺好的”“忙吗?”“每天穿梭于几家大医院看重病人,现在在车上回宾馆”……到武汉以后,女儿每天都会给童朝晖发信息。
赴武汉后,女儿和童朝晖的聊天记录
这次,女儿的一段留言,让这位不惧怕病毒的铁汉,忍不住热泪盈眶了。她这样写道: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在我和家人和全社会眼中就是这样的英雄!一定要注意防护!多加小心!要记住至亲的人在日夜记挂着你翘首以盼你的归来。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家里始终有一盏灯为你点亮!
“我现在身体挺好,没问题!”童朝晖说,自己每天都会给家里人拍照片发回去,表示自己很健康。
童朝晖(左一)在当地工作照
记者了解到,昨天一整天,童朝晖一直坚守在金银潭医院救治患者。今天,他还要再去武汉其他几家医院的病房里,对几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问及归期,童朝晖说;现在不清楚,具体还得看整体疫情的发展情况,短期内都会在这里。
“作为医生,平时肯定要为老百姓看好病,做好服务;在危难时刻,更应该挺身而出,承担起社会责任!”童朝晖说。
这位当年参与SARS救治的“老战士”在朋友圈这样写道:非常感谢领导们、亲朋好友、同事们的关心!你们的关心和爱护给了我无比的温暖,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我是一个老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一定会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童朝晖长期从事呼吸感染与危重症、呼吸内镜及介入诊治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抗击SARS中,临危受命成为SARS病房主任。作为卫生部应急专家,被派到全国各地救治重症H5N1、H1N1、H7N9、青海鼠疫、央视火灾、安徽宿州光气中毒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