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特殊时期,中国园林博物馆“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断线”,推出“园林线上课堂”,持续推广科普教育。
为了让您宅在家里也可以欣赏美景,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园林线上课堂”赏景专题。看姹紫嫣红,观翠红参差,品园林之美。
灰塑·印象
灰塑,俗称“灰批”,是流行于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在园林建筑装饰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使用也比较普遍。根据《宋高僧传》记载,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到清朝末期发展最盛。
2008年,灰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灰塑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的优点,非常适合岭南一带的湿热气候条件。此外,灰塑不需烧制,可现场施工,具有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从事灰塑技艺的难度也很高:首先是“雕”,这需要多年积攒的经验,它的材料很特殊,不是所有雕塑家都能做的;其次是“绘”,正所谓“三分雕、七分绘”,彩绘是灰塑的第二次创作,上色的时候还可以弥补一下雕塑的瑕疵,相当于画龙点睛
灰塑·分类
灰塑的实体景观并不像它的名字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反而是美轮美奂的。其包括画(在墙面上绘制山水、人物、鸟兽、花草、图案等壁画)和批(灰批指有凹凸立体感的灰塑做法)两大类。
岭南庭园建筑的门窗框边上常用“画”,即在门窗一圈框边上彩描抽象性的有规律的花纹,对称而又有整体性。
而灰批则细分为圆雕式和浮雕式两种。因圆雕式灰批的图案经常使用在屋脊部位,多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如垂鱼、鸡尾、龙、水兽等。
浮雕式灰批用途很广,不论门额、窗楣、屋檐瓦脊、山墙墙头、院墙等部位都能使用,而且处理手法多种多样。
灰塑·图案
岭南处于我国的最南部,山海阻隔使岭南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偏居一方的岭南与中原交通联系困难,受外界的影响小,由此增加了其自身的封闭性,造就了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使岭南的本根文化得到了充裕的发展,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故而其灰塑艺术也充满着地域色彩。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余荫山房为原型,按照1:1的比例仿建了余荫山房中主要景观结构的西部景区,其中体现岭南园林风格的灰塑作品,自然也是园中的主角。
走在余荫山房的园林里,满目尽是灰塑,脊饰、照壁、门墙楣、楹联、花盒、花基、落水管道,无处不在。
灰塑来源于生活,许多装饰纹样都是生活经验的直接反映。由于“蝙蝠”谐音“福”,因此在山墙的博风处,常常装饰有蝙蝠纹样的归宿图案。
园博馆余荫山房深柳堂上的蝙蝠装饰雕刻精美,色彩艳丽。红色的蝙蝠衔着花篮驾着祥云而来,代表着洪福将至的美好寓意。
还有“竹”、“鱼”等形象也常见于灰塑中,因其在粤语方言中与“祝愿”谐音,因此寓意着美好的祝愿。
而在果蔬纹饰中运用有葡萄,寓意子孙满堂;还有岭南特有的木瓜、杨桃等热带水果。
除了运用大量动植物为题材,借助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的内涵之外,在灰塑作品中还有大量自然人文景观题材灰塑的题材反应了丰富多样的民俗心理,充分表现了当时民众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需求。
余荫山房的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作品具有审美功能和强烈的民族感染力。
本期“园林线上课堂”让我们共同敲开了灰塑技艺的神秘大门,每一个纹理,每一尊雕塑,每一笔勾描都体现着古代工匠精妙的匠心,一起用心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细细品味古老的灰塑技艺。
参考文献:
[1]唐孝祥.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陆琦.岭南私家园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248-249.
[3]郑榕玲.岭南传统灰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J].大舞台,2014,04.
[4]谭美凤.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一一灰塑的创新发展[J]. 美术 教育研究,2015 (08).
[5]刘妹.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特色探析[J].艺术评论,2010(11):87-90.
[6]程小武,周佶.徽州传统建筑砖雕中的灰塑工艺研究[J].南京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81-84.
“园林线上课堂”将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优质科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了解璀璨瑰丽的园林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和科技。美的园林,就在你身边。
关注中国园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园林”
线上观展览 赏文物 品文化
后续还将有更多精彩的“园林线上课堂”系列推送
温馨提示
1、正确获取权威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2、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3、不聚餐,不串门,我们相信关系不因距离而疏离;
4、消除恐惧心理,作出理性判断,保持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