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 13:18
疫情之下,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口罩、体温计和药物,成了不少市民的选择。记者调查发现,面对新的现实情况,不少网络售药平台都增加了用户健康信息登记,以保障购药安全和效率。然而,也存在诸如处方药物“秒开”、咨询服务“不在线”等问题。
【严格】
留个人信息,假信息无法通过
“昨天在网上买体温计,发现有个新变化。在提交订单付款之前,需要逐一登记个人健康信息。”家住望京的上班族崔朋朋说,感觉疫情期间网络售药的程序更严格了。所登记的健康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症状、是否去过武汉等。“我试过,如果随便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登记是不能通过的,也就买不到药了。”他介绍,一旦登记了健康信息核对通过后,其他配送等环节就都正常,“送达时间也跟之前一样,差别不大。疫情之下,严一些当然好。”
某网络平台要求登记用户健康信息
记者发现,目前网络上一些主要的售药平台,均在页面显眼处添加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登记提示。在其中一家网络平台,需要用户填写上述信息之外,还要求买药者填写当日体温、家庭住址等,核实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如果用户不填写信息,或者填报虚假信息,则会立即被“弹回”,无法顺利提交订单。
用户各项信息不一致时,无法提交订单
而除了体温计,在购买诸如感冒药、退烧药等药物时,不少平台同样会要求用户登记个人健康相关信息,原因是“购买的药品包含疫情防控药品”。此外,记者登陆多家网络售药平台,发现在App搜索栏,口罩、体温计、酒精等都是近期广大用户购药的热搜词汇。在一些平台的页面上,还专门设立了“口罩到货”、“居家消毒”等小栏目,向用户科普疫情知识,供用户选择相关药物。
【空子】
处方药可买,约一分钟就出方
对于此前屡受关注的处方药网络购买乱象,记者发现如今大多平台都需上传医院医生处方。一些处方药,在网络药店也无法搜索到。然而,也有诸如头孢类的处方药,能够在个别网络平台顺利购买。甚至,在一番简单询问交流后,网络“医师”可以为用户“秒开”电子处方。
某网络平台医师开出的处方
在某知名网络药房App上,有用户表示患有鼻炎久不见好,一名“住院医师”在简单询问病情和服药史后,建议先服用某款颗粒药物,“不建议吃抗生素”。而当用户表示担心颗粒治疗效果不好,希望买到头孢药物时,该“住院医师”称“处方可以一起开给你”。
等待了约一分钟后,一份含有头孢药物的“XX互联网医院处方笺”便生成了。处方笺上,除了药物信息和相关提示,还有“医师”、“审核药师”、“核对/发药”三位人员的红色电子签名。而在头孢药物的介绍页面下方,一行提示文字为:本品为处方药,购买需凭医生处方,请向药师咨询了解详情。
在某网络平台购买抗生素,处方笺上有多位医师红色签字
回顾整个线上问诊购药始末,在网络平台开出“处方”购药前后,除了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之外,记者没有向该平台提供线下任何一家医院的处方诊断和相关资料。“网上一些医生、药师开的电子处方,我们现实药店中是不认可的。”一名实体药店药师称,至少在该店,网络电子处方不能直接用作线下购买药品使用。“有些电子处方签可能是真实的,但也有些说不准其效力怎样。”
【尴尬】
客服不在线,紧急时找不着人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不同平台的购药咨询服务也参差不齐。虽然售药平台大多设置了“医生”和“药师”,然而在深夜,一些平台的用药咨询客服人员已不在线。这也让部分在夜间有紧急情况,需要买药的市民感到不便。
“有个别平台做得不错,前不久晚上12点过突然拉肚子,找了很多家,最后终于在某平台问到了医生建议。”市民申万介绍说。而根据申万提供的线索,记者登陆这家专门售药的平台,夜间12点半左右,的确能够找到药师进行买药用药的业务咨询。
同时,也有不少平台在每天23点以后,就没有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了。以某知名生活服务平台为例,记者于23点半登陆App的送药上门页面,点击右侧人形图案的“用药咨询”时,随即会弹出一个文字提示框:“咨询服务时间08:00—22:00,请在该时间段内咨询。”而在另一家平台的用药咨询页面,送药上门旁边有“24小时”的文字,但当点击用药咨询,在对话框内输入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后,App立即提示“目前客服不在上班时间,您先歇会稍后再来……”
“简单的感冒自己可以应付,有些时候确实需要咨询一下平台。现在是初春,每天气温变化大,很难保证身体不会出点儿状况。”市民李丽娜说,如今气温升高,又是疫情期间,还是期待平台能够适当延长用药咨询上的客服业务。“如果安排人工的客服很难,设置一些较为智能的、针对常见病的自动化建议回复,也是可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