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来了,冰场准备开放,我们去滑冰吧
京报体育 | 记者 王笑笑

2020-04-26 16:15

体育

姚先生的女儿今年11岁,练习花滑6年多。从1月下旬到现在,小姑娘已经3个多月没滑冰了。冬天本是冰雪运动旺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京城各大冰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无比冷清。“自打滑冰以来,从没这么长时间不上冰过。”姚先生的焦急溢于言表。

所幸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本月下旬,北京市体育局印发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市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北京市将于4月29日至5月6日开放除游泳场馆和地下空间的室内体育健身场所,且冰雪运动不在暂缓开放项目之列。这意味着,非地下空间冰场原则上从4月29日起便可恢复营业。

“太好了,我们都盼着呢。”看到这份公文,姚先生长出一口气。

不能上冰,姚先生的女儿只能在家压腿、做陆地训练。(姚先生供图)

无法滑冰的冬天很漫长

室内滑冰虽不受季节限制,但每逢冬天,尤其春节、寒假,都是滑冰健身的高峰。然而受疫情影响,今年各大冰场都不得不在“黄金期”闭门谢客。“3个月来,我们的值班人员每天都能接到电话,询问何时恢复营业。”世纪星北京万科半岛长阳店总经理张鹏说。

由花滑前世界冠军庞清、佟健创立的冰上艺术中心,平日只面向会员开放。该群体长期参与培训,上冰需求比散客更强烈。“有家长给我发来照片,孩子连睡觉都抱着冰鞋。”佟健苦笑道。他还说,春节前有些孩子专程从云南、台湾赶来,刚上了两天课,冰场就关了,“他们一再要求开放,我们何尝不想?这一个冬天,至少白白损失两年积累的财富。但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必须这样做。”

没冰滑的日子里,孩子们只能压压腿、练练体能,进行旋转、平衡等陆地训练,尽量保持身体状态。姚先生给女儿报了个艺术体操线上课,“但滑冰不像健身,不上冰,再怎么练都没意义,水平只能往下掉。”他透露,有些想培养孩子成为职业选手的家长,疫情期间甚至让孩子住在了教练家,“每天做陆地训练,至少能练得专业、系统一些。”

佟健此前在冰场指导小学员。(佟健供图)

冰场复业会有新面貌

所幸“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随着疫情逐渐平稳,京城冰场开放也指日可待。“这个夏天肯定要加班加点练了,能用的时间都用上。”姚先生的语气有点无奈,“哪怕冰场要涨价,也得接受。”

像姚先生一样推测“冰场歇了这么久,复业后可能需要挽回损失”的家长不在少数。不过,至少世纪星和佟健的冰场都没这个打算。“大家都憋了一个冬天,心情肯定不好,这时候涨价恐怕不太厚道。”张鹏说。

在看到《工作方案》后,张鹏的心情既高兴又担忧。喜的是终于可以复业,忧的是毕竟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开放后必须控制人流密度,“人员、场地投入基本恢复正常,但客人数量减少,短期内可能会入不敷出。”

不过,想到孩子们都在急切等待,世纪星仍决定不计成本,尽快开业,“长阳店原本争取赶上五一假期,现在来看,可能要5月7日以后了。不过肯定不会涨价,而且会推出一些门票优惠政策。”

佟健的冰场也在积极筹备重张开业,并计划通过让利,感谢会员这段时间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会在政府允许的第一时间开业,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大家感受到回家的温暖。”疫情期间,佟健对教练团队进行了优化,并加大引入合作教练的规模。他还透露,自己和庞清未来将每天亲自上冰,指导小学员,“总之,希望大家回来时看到一支更加干练、有责任心、有组织纪律性的教练团队。”

庞清佟健艺术中心能够为会员提供充足的场地空间。(佟健供图)

安全比恢复热闹重要

着急归着急,但作为家长,姚先生还是会顾虑孩子的安全。为了尽早恢复训练,他和一些家长此前就向冰场提出过建议,包括错峰上冰、戴口罩上课等。

实际上,《工作方案》已对健身场所的防控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员工健康管理、健身人员信息查验及登记、分时预约、体温测量、设施器材消毒、场所通风、倡导非接触式服务等,对于场内人员的数量和密度更是有量化标准。

“在疫情平稳的前提下,健身场所复业是大势所趋。只有加强锻炼,身体强壮,才能抵御疾病的侵袭。也正因为此,防控必须是重中之重,不能为了追求健康反而传染疾病。”佟健表示,冰场复业后,每个教练组都会有单独训练时间,“我们的场地非常大,可以同时为多组人员提供不同进场通道和活动区域,通风量也达到了每小时3万立方米,可用空间和空气流通量绝对优于政府要求。”

世纪星长阳店也已做好了细化的防控流程及应急预案,包括仅设一对一授课、限定散客人数、为培训课单独设立场次等。“决不能出问题,不能给行业抹黑。”张鹏说。同时他也坦言,虽然冰迷们已经跃跃欲试,但在限流前提下,未来几个月很难出现“报复性上冰”的盛况。不过,“北京参与冰上健身的基础还在,我看好下个冬天——一切恢复正常。”

我爱健身

编辑:王笑笑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