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归来,他奔赴小汤山抗疫一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欢

2020-04-29 09:34


昨天,随着最后两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将于今日关闭备用。至此,小汤山战疫圆满收官。作为最后一批撤离的医务人员,今天,北京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恩东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吴恩东

今年初,结束为期一年的援疆任务后,吴恩东从和田回京,当时新冠肺炎疫情突至,他匆匆回到医院,还是没能赶上参加北京援鄂医疗队,这让他耿耿于怀。直到小汤山医院被启用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各市属医院抽调医疗志愿者,吴恩东第一时间报名,终于了却心愿,奔赴抗疫一线。

令吴恩东没想到的是,第一次穿戴防护服,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医院配备的是欧美式护目镜,因亚洲人脸型差异,护目镜周边总是留下较大缝隙,队员们不得不用宽胶带把边缘粘上。

“粘上胶带的一刹那,立刻就觉得气喘不过气来。那是一种很可怕的窒息感,同时鼻中充满了刺鼻的塑料味道,简直无法呼吸。”今年49岁的吴恩东患有高血压,一直长期服药。全副武装后没几分钟,他就开始头疼、恶心,差一点儿晕倒。

穿着这身无比“遭罪”的行头,吴恩东每天都要咬牙坚持六七个小时。他知道,在救治病患的责任面前,自己这点不舒服,算不得什么。

吴恩东

病房里病人最多时有38人,每次查房大约要花三四个小时,吴恩东会认真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病人的情况。走出病房时,他早已是大汗淋漓,头晕、憋喘得厉害。“新冠肺炎的特点就是病情变化比较迅速,有的患者刚开始情况还挺好的,但病情很快可能会急转直下,所以丝毫都不能大意。” 吴恩东说。

病区里有一位20岁的小伙子,吴恩东一直很牵挂。小伙子体重足有260多斤,住院后一直持续高热,体温最高时达39.8℃。一天,正赶上吴恩东值班,他发现小伙子还在发烧,当即带他再去做CT。但小伙子身体虚弱,根本走不了路,吴恩东找来一辆平车,和另外两名医护人员合力将小伙子扶上车,从5层病房到楼外的CT室,这一圈下来,身着厚重防护服的吴恩东累得气喘吁吁,嘴唇都因缺氧变成了深紫色。

后来CT结果显示,这名小伙子的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已经转为重症患者。吴恩东和同事当即联系医院,将小伙子转至救治经验更为丰富的地坛医院进一步救治。

在隔离病区里,经常能有一家人聚集性发病的情况。其中有一家四口,夫妻俩带两个儿子去塞尔维亚旅游,回国后来到了小汤山。夫妻俩最先被确诊,隔离治疗。由于见不到两个孩子,孩子的妈妈情绪非常焦躁,不仅失眠、厌食,还经常在病房里跟丈夫争吵、哭闹,有时干脆在房间里一蹲,谁都不理……

吴恩东工作照

原来,疫情期间这位妻子曾强烈反对带孩子出国,但丈夫却执意要去。这次两人确诊后,她内心对丈夫很是埋怨。

每次吴恩东值班,他都会专门到病房里跟这位女患者聊聊天。“事已至此,埋怨对方也没有任何意义。再说你先要配合治疗,养好身体,才能照顾两个孩子……”他不断对女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赶上她情绪激动时,为防止意外发生,吴恩东就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一旁守护。好几次出病房时,他自己差点虚脱。 

几天后,两个孩子也相继确诊,吴恩东和同事特意把一家四口的病房安排在一起,并叮嘱孩子们多安慰妈妈。很快,女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也愿意主动跟人交流了。后来,这一家四口病情相继好转,并陆续出院。

从3月19日到达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吴恩东在抗疫一线坚守了整整40天,这期间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的8岁生日。

“那天孩子跟我视频时说,‘爸爸,你已经有两个生日都没陪我过了,我好想你……’”说起儿子,吴恩东眼圈红了,“算上援疆的一年,我确实离开家太久了。”后来,懂事的儿子每隔几天就会发给吴恩东发一篇自己读的美文,孩子说:“爸爸,你想我的时候就听一听。”

吴恩东工作照

今天,是吴恩东在九华山庄进行隔离观察的第一天。距离回家的日子越近,他心里就越盼望,“终于快要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顿饭了……”

尽管内心深感愧对家人,吴恩东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医生,职业生涯中能够参与这样一场战役,非常荣幸,值得一生铭记。”
抗疫先锋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