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09:10
正在抖空竹的杨石良。
走进丰台公园中临近空竹乐园场地,你会听到不绝于耳的“嗡嗡”声,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兴致冲冲地玩着一项老北京传统健身运动——抖空竹。
在抖空竹的人群中,有位大爷的抖空竹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不仅空竹抖得有力道,还给大家表演起了‘上碗’的小花活。
这位大爷名叫杨石良,今年75岁,从2005年退休开始接触抖空竹,到现在已经玩了有差不多15年的时间。“有一回在公园遛弯儿,碰到有人在玩空竹,觉得还挺有意思,然后就回家研究这个怎么玩,自己上空竹网看知识介绍、视频动作演示,慢慢地学会以后就把抖空竹当成一种锻炼身体的生活方式,现在基本上每天下午都会来这玩一会。”杨大爷介绍说。
爱运动健身是杨大爷的一个身份标签,年轻的时候起就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体育运动。“我还专门练过打排球,这样的动作是接球的。”杨大爷边说边比划排球接球时候的手势,“随着年龄慢慢大了,体力已经跟不上打排球这样的剧烈运动了,后来发现抖空竹挺有意思,还能锻炼手臂力量和大脑。我喜欢运动,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影响没法来这抖空竹,我就骑自行车绕着小区周边走,基本每次骑上40分钟左右,保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杨石良演示上碗儿动作。
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感悟,让杨大爷很快就掌握了抖空竹的一些小窍门。“我觉得体育运动在有些地方也是相通的,比如在对力道的把握上。排球接球的时候,手指、手腕需要拿捏好力量,在抖空竹中同样也需要力量的把控。拿抖空竹中‘上碗’的动作举例,最后双手用劲挑的那一下,还有用碗托接住空竹的动作都需要手臂和手腕发力拿捏得刚刚好。劲儿大了小了都接不好。二者虽然不一样,但是道理我觉得是相通的。这个要靠自己慢慢悟,空闲时间没啥事,琢磨这个挺好玩儿的。”杨大爷说。
不仅是对力道的把握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杨大爷还会活学活用,把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经验用到了抖空竹上面。“刚开始练习‘上碗’动作的时候,自己也接不住空竹,还摔坏了几只,也有时候空竹掉下来会砸到小腿,那一下寸劲还挺疼,后来我就自己琢磨把装羽毛球的球桶竖着劈开,两边小腿一边贴一半,就很像足球运动员穿的护腿板一样,再练的时候心里就踏实多了。我觉得空竹抖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力道,有力道的抖空竹动作看起来也漂亮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