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07:44
6月9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北京日报社联合举办“常态化下的高校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研讨会。
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解读了中医药在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作用,并推荐了中医药防控方案。她认为,复学后的疫情防控要坚持“三因”: 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因人而宜;并突出“三定”,即定时——预约错峰,定地——紧盯教室、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定底线——非室内非聚集。
谷晓红提到,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有疾病观、健康观和防治观,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到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对防控非常有指导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这次抗疫当中全体师生形成了三线协同,实现了双零,两万多师生,八所临床医学院零感染,医院零漏诊。
关于复学后的疫情防控方案,谷晓红认为,应坚持“三度”原则,即认识上要有高度,防控中有力度,返校后有温度。
她还提到,辩证防控管理有“三因”,因地制宜,校园防控要与北京市防控形势紧密结合,如朝阳区、海淀区和平谷区以及房山区各有不同,所以要有因地制宜的方案、指导思路;因时而宜,夏季和秋季、冬季要有不同的防控措施,总体要有科学性和可控性,封闭要有人文性和灵活性;因人而宜,每位师生都是移动的健康码,一定要联动追溯。
谷晓红提到,还要突出“三定”:定时——预约错峰;定地——紧盯重点的部位,教室、食堂、浴室、图书馆、宿舍、实验室、电梯等;定底线——非室内非聚集。
对于复学的学生,她表示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情志调节和心理调节非常重要,要养神节情,让学生心平气和,适当获取资讯,还要积极调摄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