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年历史的妙峰山玫瑰,在古代有多种用途
北京晚报 | 作者 岳强

2020-06-16 18:09

深读

妙峰山的万亩玫瑰园,被誉为“华北一绝”。世界上,能够种植高品质玫瑰的地方极其稀少,国外最著名的是保加利亚玫瑰谷,国内只有三大玫瑰种植园,分别为:山东平朔县玫瑰乡、甘肃永登县苦水川和北京妙峰山。与月季、蔷薇杂交而成的玫瑰不同,妙峰山的优质高山玫瑰花大、瓣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味道甜美、品种纯正。“金顶妙峰山玫瑰花”名扬在外,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曾采集妙峰山玫瑰谷的高山玫瑰植株作为标准样品。

妙峰山的高山玫瑰  供图:TAKEFOTO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玫瑰。妙峰山的金顶玫瑰移植到别处后,花朵减少、变小,花瓣变薄,色彩变淡,香气也大大减弱。由于玫瑰种植的严苛条件,自古以来,北京地区形成规模种植的只有以妙峰山为中心的少数山乡,包括门头沟区妙峰山、上苇甸、田庄以及昌平区高崖口。可以说,妙峰山的玫瑰种植历史就是一部北京玫瑰花田种植史。因妙峰山位于北京城西北,属于大西山北部,这里的玫瑰花田在历史上被称作“北山玫瑰沟”。

从出土的1200万年前的玫瑰化石推断,妙峰山自古就存在野生玫瑰。有一回,我与一位善识花草的朋友游山,在草丛里看到了单瓣和重瓣的野玫瑰。他说,这种玫瑰与妙峰山玫瑰谷的金顶玫瑰并无差异。

妙峰山地区的玫瑰种植大约起始于辽代,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那时,仰山寺僧人在妙峰山地区大规模种植玫瑰,并提炼玫瑰油贡献皇宫。史料显示,宋朝廷曾以金字牌军令强迫妙峰山一带的农民以农田种植玫瑰,提炼玫瑰油,供皇家享用。妙峰山玫瑰园每年向皇宫交纳玫瑰油100斤,即使以现代设备和技术加工提炼,这些玫瑰油也需要30万斤新鲜玫瑰花。强征玫瑰油的金字牌令一下达,妙峰山花农苦不堪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道德经》中的这句话,正是当年妙峰山金顶玫瑰的真实写照。

金顶高山玫瑰可观赏可食用

我曾与两位文友骑自行车去妙峰山看玫瑰,因为忽略了时令,抵达玫瑰谷时,花已凋零殆尽。第二次去,花期尚早,万亩玫瑰含苞待放。两次错过盛花期后,今年决计再去,而疫情又突如其来。

我翻出上次的妙峰山景区门票,背面刚好有一个联系电话。接电话的女子说,这里是涧沟村村委会。涧沟村位于妙峰山主峰东南麓,是昔日娘娘庙朝圣香客的集散地,古香道的中北道、中道、中南道、南道在那里汇集,并延伸至妙峰金顶。同时,那里也是从事玫瑰种植和盛产玫瑰酱的地方。那个悦耳的女声告诉我,景区已恢复开放,而且,山上的玫瑰已经开花。

从妙峰山森林公园售票处开车上山,一条全长七公里的柏油路直抵高山玫瑰园。这里的高山玫瑰为落叶丛生灌木,一人多高,枝干粗壮,长满皮刺和刺毛,新生的嫩枝呈青绿色和淡灰褐色,绒毛密密麻麻,而老枝外皮则为深灰褐色。锯齿形的叶子阔大厚实,正面碧绿色、光亮、多皱,背面颜色苍白,有绒毛和腺体。一片片盛开的玫瑰花丛里,间或有美女在镜头前搔首弄姿,与娇艳欲滴的玫瑰花争奇斗妍。

▍金顶高山玫瑰  摄影:岳强

一个穿着碎花长裙的女孩从花丛里走出来,手上拿着一把艾蒿,边走边踅摸,不时弯腰将或高或矮的艾蒿拔起。端午节快到了,在家门口插艾蒿是京西民间的端午习俗。相传,农历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端午期间五毒尽出,而艾蒿的气味可以驱毒辟邪。艾蒿以外,也有挂钟馗像的,同样寄托了驱鬼辟邪、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同伴说,京西山区还有一种有趣的端午习俗,叫做“斗百草”。玩法有两种,一是植物常识比赛,谁认识的野草种类多,谁就是赢家﹔二是“勾和尚”,两人各持一根草棍,相互勾拉,谁的草先断谁输。

而此时,我只想摘几朵金顶玫瑰放在书房,因为她们是那样的香气袭人。一位花农告诉我,可以到采摘园亲手采摘,但花丛中有蜜蜂,容易被蜇伤。也可以买摘下来的玫瑰花,五十块钱一斤。妙峰山的高山玫瑰没有污染,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泡茶、裹面油炸、加糖制作玫瑰酱,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妙峰山的金顶玫瑰花还可以入药、酿酒、制作饮料。

▍金顶高山玫瑰  摄影:岳强

将美艳的玫瑰花与食物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滑稽,但妙峰山的高山玫瑰的确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这里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且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为玫瑰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妙峰山上千年的玫瑰种植历史上,形成了多种玫瑰加工方法。譬如,玫瑰花冠加烧酒、白糖,制成玫瑰酒﹔花瓣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后,配药或装香袋﹔雨季大量采摘的花朵在火炕上烘干后,窨制玫瑰香茶﹔花瓣加红糖揉搓均匀,在阳光下曝晒四十余天,充分发酵后制成玫瑰糖。此外,还可将花朵制作成玫瑰膏与玫瑰油。普通玫瑰含芳香油万分之三,而妙峰山金顶玫瑰的芳香油含量高达万分之五。以妙峰山金顶玫瑰提炼的精油含香茅醇、橙花醇、苯乙醇、茅樟醇、丁香油酚等几十种化学物质,其中左旋香茅醇含量最高,品质优异。寻常玫瑰油呈乳白色或黄色,而妙峰玫瑰精油如宝石般晶莹翠绿,闪烁着玉色光泽。

当然,最简单的是把鲜花或干花连同茶叶一起放进杯子,一边饮玫瑰茶,一边看紫红色素慢慢溶解,花瓣渐渐变得洁白如玉。既饱口福,又赏心悦目。

越往大山深处,车辆和游人越少,而玫瑰花越是开得热烈奔放。那一簇簇紫红色的花朵纤尘不染,仿佛隐逸于山野间的一个个精灵。恍惚间,只觉得眼前的玫瑰如梦如幻。我把一朵玫瑰花放在掌心,缱绻着往停车坪走。同伴打趣说,红袖添香夜读书,你的书房要成聊斋了。

老北京风情中的金顶玫瑰元素

在历代北京风情中,妙峰山金顶玫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在金代,以妙峰山金顶玫瑰制作的香脂,是青年女子青睐的日常化妆品。元好问的《后芳华怨》里就有“白玉搔头绿云发,玫瑰面脂透骨滑”的句子。在元代,以妙峰山金顶玫瑰制作的玫瑰水,是宫廷御药原料之一。在明代,“内府香衣香牌”和“宣庙(宣宗皇帝)御衣供香”,都是以妙峰山玫瑰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熏衣片,供皇室保存衣物,祛邪增香。清代宫廷美食“内府玫瑰饼”,馅中加妙峰山玫瑰糖和果仁,是皇帝的御膳食物。后来,这一宫廷美食成为著名的“京八件”之一,也用作祭祀供品。

据说,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两种美食都与妙峰山玫瑰有关。一是玫瑰酱,御膳房用鲜嫩花瓣加糖制作的玫瑰花酱抹在面食上,味美无比。那情形有如往三明治上抹果酱,所以有人打趣说,慈禧才是三明治的真正发明人。二是精选玫瑰花瓣,挂上蛋糊油炸。那种貌似龙虾片的小吃,是慈禧心爱的零食。

在妙峰山古香道中北道起点,花农把新鲜的玫瑰花运到北安河村,一部分出售给“戴福还家”的香客,一部分由小贩转卖到城里。街巷里,卖花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温暖而亲切的烟火气息。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玫瑰,其色紫润,甜香可人,闺阁多爱之。(农历)四月花开时,沿街唤卖,其韵悠扬。晨起听之,最为有味。”清《燕京竹枝词·玫瑰花》曰:“玫瑰好似五月霞,闺阁多爱四月花。市人沿街争唤卖,时在门外作喧哗。”

▍金顶高山玫瑰  摄影:岳强

闹市里除了卖花声,还有卖酸梅汤的吆喝声:“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尝一尝。”酸梅汤有了妙峰山金顶玫瑰的介入,立马畅销起来。据说,有的店铺因为出售这种含有金顶玫瑰的酸梅汤而成为生意兴隆的名店,遐迩闻名的信远斋就是一个例证。

以妙峰山金顶玫瑰酿造香露酒,已有五六百年历史。据说,这种酒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因为喝过以后,口中带有玫瑰的芳香,香气长留唇齿间。老北京的小酒馆分为三种,一是出售烧酒的“大酒缸”,二是出售仿绍兴黄酒的“南酒店”,三是出售露酒的“药酒店”。味道甜美的玫瑰露酒,在老北京露酒市场上独领风骚。

当然,玫瑰的主要用途是加工提炼玫瑰油。据说,1公斤妙峰山金顶玫瑰油相当于4公斤黄金。所以,人们将妙峰山玫瑰谷称为“不用开采的金矿”。那么,金顶玫瑰油为何如此名贵呢?首先,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金顶玫瑰花朵大、花瓣厚、异常芬芳,作为提炼玫瑰油的优质原料,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玫瑰可以替代。其次,玫瑰花的芳香油蕴含在花瓣油细胞内,早摘含量不足,晚摘又挥发殆尽,含苞乍放时采摘最佳。而妙峰山的玫瑰种植园与加工作坊同属于仰山寺,采摘方便,加工及时。第三,仰山寺香火旺盛,财力雄厚,加工提炼设备(“白金为甑”)先进。第四,仰山寺一位高僧技艺精湛,并组织僧众与香客采摘、运输、加工,劳动力充足。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所以宋辽时期的妙峰山金顶玫瑰油乃天下极品。


编辑:杨昌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