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二次下沉,每天十几趟,我为村民倒便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群琛

2020-07-09 12:47


大兴区水务局 王海军

下沉到北臧村镇马村值守了4个多月,只等交接完最后一项工作,我就可以回水务局上班了。没想到,6月10日晚上,我9点多才回到家,就听到了疫情再次袭来的消息,和我同一批的下沉干部陆续接到了再次下沉的通知。6月14日,作为第二批下沉干部,我又回到了马村。

王海军(右)

当天,市农工委的老郭和我就捧着几十张表格入了户。1000多户、3000多人的大村子,外来租户比村民还多,人员结构也挺复杂。

“5月30日之后去过新发地没有?进过哪个交易大厅?”我们两三个人一组,一家一家地走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到中午1点回到村委会时,瘫坐在椅子上的我连喝水的劲儿都没了……

这时,村委会副主任赵征拿着刚得到的大数据跑过来。我欠起身子一看,里面真有到过新发地的、途经新发地的人员住在村里。这下,可不能再歇了,得马上入户安排他们居家隔离,这一气就忙到傍晚才把这些人都安顿好。

“入户登记,配送食品……”接下来的几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噪子哑了就喝一口水,累了就靠在村民大门前的墙边歇一会儿……

王海军正在指导居民查验结果

每天进村前,我都默念着:“千万不要再出现到过新发地的人……”

可6月20日上午,村里还是排查出一位商场的售货员,曾密切接触过确诊的患者。

“哇!怎么会是我?我有没有事儿啊?”当得知自己是密切接触者、需要被集中隔离时,小姑娘蹲在地上哭了。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也是一酸。

“走吧!集中观察点有最专业的医护人员,会好起来的。”我边安慰她,边和驻村干部一起帮她收拾行李。

中午11点,小姑娘上了车。我还记得车启动的一刹那,她扒着车窗张嘴想说什么,眼泪却流了下来。

小姑娘去观察点了,和她同院的邻居都要居家隔离,照顾这十几位租户的日常生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当家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零碎。大到邮寄包裹,小到一瓶饮料,我都得管。

在村里的平房院居家隔离,如厕成了大难题,在院子里现盖厕所可不现实。

“给他们配便桶吧!”一位村干部说。

“谁来倒便桶?”有人问。

见一时没人吱声,我就接了这活儿,反正就两周,豁出去了。

接了这活儿,才体会到每天倒10几趟便桶有多难。辛苦不用说了,那臭味儿隔着口罩都熏得人头疼。有时,溅在手上、鞋上,那别扭劲儿就甭提了。但几天下来,我也挺住了。特别是每天听到隔离户隔着大门的一声声“谢谢”,我这苦受得也值了。

还记得7月4日,解除居家隔离的那一天,10几位租户围着我,一一道谢。那时,我觉得咱这个下沉干部干得挺称职。

昨天,从小院出来走到村口时,又想起了那个去观察点的姑娘,想起那双充满泪水的眼睛,她也该回来了吧!

傍晚回到家,妻子又掉泪了。问她,她说没事儿。到晚上9点多,儿子发来微信写道:爸,我也下沉倒社区了,都好几天了,看您忙没敢说。这回又让我妈担心了,您劝劝他,我没事儿,您也保重啊!

我没有回儿子的微信,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想想他应该明白,北臧村镇是我们的老家,我们都该守护它……

下沉干部蹲点日记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