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8 08:04
在被问到搬进新家之后最大的感受时,密云区穆家峪镇阁老峪村村民徐淑花只说了一句话:“我们一家子再也不用挨冷受冻了。”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目标之一。市住建委日前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北京市农村6类人群2019年度危房改造任务顺利完成,8852户农户真正圆了“安居梦”。
危房改造让老宅告别寒冷
一年前,徐淑花一家还住在有三十多年房龄的老宅里。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墙壁出现裂缝,屋顶瓦片也开始脱落,再加上地基下沉,是实实在在的危房。“说句一点不夸张的话,真是夏天漏雨、冬天进风。特别是冬天,屋子里实在是太冷了。”徐淑花的丈夫自高位截瘫之后,身体一直不太好,由于老宅不保温,每到寒冬,丈夫就会出现冻伤的问题。
“啥时能让老宅不再冷?”这是徐淑花的盼望。2019年,老宅“焕新”的机会终于来了。在村、镇两级部门的帮助下,徐淑花一家申请了危房改造,市、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共计6.8万元,帮助她告别过去的日子,迎来了幸福的安居生活。
“危房改造工作,不只是让老百姓住上安全房,还要让他们住得舒心、住得安心。”穆家峪镇民政科科长王生刚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实现北京市农村困难群体“住房安全有保障”总体目标,经市政府批准,2018年,市住建委牵头起草《北京市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方案(2018-2020年)》,着重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家庭这6类人群的居住安全需求。
“力往一点用,劲往一处使,务必使‘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7月以来,通过对全市8.49万户、6类人群房屋进行危险性评定,各区上报C、D级危房共11833户。其中,C级属于局部危房,D级属于整栋危房。通过反复核实、精准摸排,最终确定全市农村6类人群2019年度危房改造任务为8852户,覆盖12个涉农区。
“一户一策”尊重农户意愿
8852户究竟怎么改?各区坚持民意先行,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挨家挨户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房山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不少农户现在还住在半山腰上,只能靠人背骡驮的原始方式运输材料。这么测算下来,有些房子的建材运输费用竟得高出建造成本。为消除农户担忧,以镇为单位,对有意愿建房但不具备相应能力的困难群众,采取统一建设的方式兜底解决。
通州区将农村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城乡融合。今年69岁的通州区漷县镇曹庄村村民孙万顺,就是最新的受益者。孙万顺家的老宅屋架是橼木材料,由于常年使用明火做饭,长期熏烤下导致房梁出现变形,经鉴定属于D级危房。动工时,正赶上新冠肺炎疫情。为了让老人早日住上安全房,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最终决定用装配式技术进行危房翻建。“从来没想过房子还能这样盖,看着就结实,住着肯定也踏实。”眼看着房子已经完成室内装修,老人激动地说。
8852户改造任务如期完成
市住建委昨天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8852户改造任务中,实施危房改造的5536户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3316户已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至此,全市农村6类人群2019年度危房改造任务宣告完成。
“农村危房改造,解危只是过程,安居才是目标。守护老房子,是守护乡愁,也是鼓舞着大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级部门将对各区2019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开展抽查核验,并督促各区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开工。同时,研究建立北京市农村危房改造长效机制,以“一个不落”的决心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