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14:59
学校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2个。数学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我校有5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美术学等5个学科评为A-;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等6个学科进入B+序列。
我校教师教育历史悠久,门类齐全,优势特色突出,为北京市和全国基础教育培养大批一线领军人才和优秀师资。学校共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北京市级品牌专业9个。
学校全面落实人才强教战略,引育结合,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及学缘结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
学校以“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为发展理念,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高精尖学科群建设,推动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协同发展。经过60多年来的建设,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稳居全国地方大学前列,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0年招生变化
1、今年我校美术类的招生专业录取时使用北京市的美术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不再组织校考;音乐舞蹈类、书法类专业需要参加我校组织的校考并合格。
2、除了在京招生的“外培计划”外语单科成绩要求不低于120分外,今年我校取消了部分普通类专业对外语口试以及数学、英语单科成绩的限制,以方便考生的报考。
3、受疫情影响,为保障考生的生命安全,今年我校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不再组织面试。
4、我校师范生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鼓励有志于从教的优秀考生报考师范类专业。我校近两年在传统的师范专业招生的基础上,新增了心理学、舞蹈学、教育技术学、德语以及人工智能等师范专业。
新增招生专业方向
2020年学校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人工智能(师范、非师范2个方向)、书法学(初等教育,师范)3个专业4个方向的招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我校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是全国最早创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校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拥有雄厚的学科支撑,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方阵,有完备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选考政治。
人工智能专业是在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人才和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尤其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需求量大的背景下,全国第二批获批新增的特色专业。我校在计算机科学和智能科学方向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基础上,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扎实的学科基础,充分利用我校人工智能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轻型机器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精尖项目等资源,为学生提供高层次培养平台和多元化培养途径。该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选考物理。
书法学专业立足国家书法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需要,弘扬传统书法文化,传承百年师范精神,培养专业化小学书法教育人才。今年本专业仅面向北京招生,为小学培养书法师资,选考科目不限。
人才培养特色
近年来,学校秉承“厚植基础,激发潜能,完善人格,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遵循我校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打造开放、融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联系、“大类培养”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主修与辅修相结合的高素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我校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各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学校组建 “燕都学院”,实施专业拔尖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公共英语开设“拔尖人才高水平英语实验班”、2019年相继开设公共计算机和大学数学的实验班。入学后,学校组织测试开展实验班选拔工作。
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目前已同47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本科教学的国家化。我校实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定期遴选一、二、三年级师范生,分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学习教育类课程、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扩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权:我校致力于入校后为学生提供一个选择专业的二次机会(入学后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除个别专业外,我们遵循“申请无门槛,准入有审核”的转专业政策。此外,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长,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多个辅修专业,实行“一本一辅”的人才培养形式;现有辅修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独特的培养特色。
就业情况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是双向选择,就业范围为基础教育系统;师范类毕业生受到中小学的广泛赞誉,涌现出一大批高级、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管理专家。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行业宽泛,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等。学生就业满意度高,我校连续五年学生就业率保持97%以上,学生深造比例达到30%以上。
学校以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核心,以个性化的选修课和指导服务活动为支撑,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建立了一套贯穿大学四年的高品质、有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同时学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2019年,学校召开百家以上用人单位的双选会8场,小型专场招聘会120余场,接待用人单位千余家,学生数量与有效岗位数量比达到1:5。
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营造“学以启智、艺以润心、行以明德、动以强身”的育人环境。以涵盖理论学习、文化娱乐、公益实践、体育健康四大类的百余个学生社团为抓手,在科技创新、艺术熏陶、实践育人、身心健康等方面举办了一系列异彩纷呈、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发挥特长、展示才能、增长自信的广阔平台,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招生信息获取途径
学校网址:www.cnu.edu.cn
本科招生网:bkzs.cnu.edu.cn
微信公众号:cnuzhaoban
招生办邮箱:zhaoban@cnu.edu.cn
今日头条号:“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
招生咨询电话:010-68902995
校本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邮政编码: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