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科技成果转化,年内北京将出台18项配套政策措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7-28 11:41

热点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了解到,18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措施将在年底前出台,目前已完成10项,其中,年底前要制定全市统一的《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施以来,本市先后制定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实施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市技术市场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连续5年增长幅度保持在10%以上,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5695.3亿元,同比增长14.9%。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加快相关疫苗药物和检测试剂的研发及转化应用,为本市及全国疫情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推动本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将《转化法》和《条例》执法检查列为今年的监督项目。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规定,高校院所可以将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给予成果完成人。此外,条例还赋予成果完成人在一定条件下自主转化权。但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却发现,由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尚未出台,实施路径不明确,部分单位对探索成果权属改革积极性不高,制定内部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和利益分配制度的思路不清晰;个别单位虽然做过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政策依据不足,无法固化提升、复制推广。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规定,今年年内应出台18项配套政策措施。截至6月底前,已完成10项。其中,年底前要制定全市统一的《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办法》,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要完善本市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完善勤勉尽职免责细则;制定市财政资金支持的应用类科技项目的通用协议模板,从源头上进一步厘清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权利义务,推进权属制度改革。

“在制定配套政策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创新主体意见,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执法检查组提出。


编辑:徐慧瑶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