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驾驶舱起航,能预判积水还能快速处置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于丽爽 饶强

2020-08-12 19:55

城事

8月12日,北京全市将迎来暴雨天气。海淀区全区上下严阵以待做好防汛准备,但跟以往相比,水务部门的指挥人员多了一份气定神闲。今年,他们多了一个“高级助手”。

作为海淀区“水务大脑”建设第一个完成的子系统,7月底,海淀区水旱灾害防御系统上线。

走进海淀区水务局一层指挥大厅,整面北墙都是大屏幕,最上面写着“海淀区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驾驶舱”。屏幕上,电子地图、卫星云图、列表、实时画面等不停闪烁,实时反映着全区降雨量、积水点位、河道泄洪等情况。

“大屏幕分三个区域。左边是预测监测区,中间是指挥调度区,右边是图像识别区。”海淀区水务局副局长宋强介绍。

预测监测区从下到上有卫星云图、雷达图、预报降雨量、实时降雨量等图像信息,可以了解全区29个街镇实时降雨情况,也可以预测未来1、3、12、24小时的降雨量。14时左右,实时降雨量地图上,还只有海淀西南部地区是紫色的,代表已经达到大雨级别。到15时左右,紫色区域北上,三分之一个海淀已经变紫了。

指挥调度区左侧是一张海淀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和图标标注着易积水点、下凹立交桥、排水泵站、抢险队伍、摄像头、阀门等所处位置;右侧是相关信息的列表。

在易积水点的列表中,北太平庄桥排在第一位,“道路积水分析(权重值)”达到6.94。“这个数据是根据天气预报、实测降雨、城市下垫面、公安交通等数据综合测算得出来的。”技术人员李红俊介绍。他调出了北太平庄桥的实时画面,桥下并未积水。“这个权重值代表它积水的风险比较大,会优先配备人力,一旦发生积水能够快速处置。”李红俊说。

图像识别区右上方也是海淀地图,周围是不同点位的实时监测画面。其中一个画面显示的是上庄闸,正在开闸放水。

“海淀区有44个雨量站、24个河道水文站、44个积水监测点等,安装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传感器。过去,这些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分散在各部门手里。”宋强介绍。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建设,不但对水务部门内部的数据进行整合,还共享了气象预报、海淀区城市指挥中心物联网、公安网格化视频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全区雨情。

比如,根据预测监测,可以知道未来3小时全区各街镇的降雨量情况,结合历史数据,判断达到哪个量级哪些地区会出现积水,提前组织人力做好排涝准备。指挥调度区还可以看到全区重点点位的实时画面,出现预判外的积水系统也会第一时间报警并就近调度抢险人员。截至12日19时,全区易积水点位没有发生明显积水。

“以前我们经常通过市民反映才知道一些点位发生积水,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可以预判并实时掌握积水情况快速处置,防汛工作从被动救火向主动预防转变。”宋强表示。

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只是海淀区“水务大脑”下“水安全”模块的子系统之一,未来,在逐步完善水安全模块的基础上,海淀区还将推进水务大脑其他四个模块: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水行政的建设,打造高质量的智慧水务平台。

8·12北京迎入汛最强降雨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