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大师托马斯·苏德霍夫:新冠引发疫苗研发革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9-19 19:22 语音播报

热点

9月19日,在2020中关村论全球科技创新智库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就“疫情之下:生物医药产业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话题发表演讲。托马斯·苏德霍夫指出,新冠肺炎引发了一场疫苗研发革命,它彻底地改变了生物医药行业研发疫苗的方式。

据托马斯·苏德霍夫介绍,在新冠肺炎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全球出现了多款新颖的疫苗种类,其中被最广泛采用的有四种技术。第一种是核糖核酸疫苗,这是一款全新的疫苗。它通过把信使核糖核酸(mRNA)包裹起来,编码病毒的蛋白质,抗原会被递送至细胞表面,进而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目前在疫苗研发前线的大公司,如美国莫德纳、德国BioNTech联手美国辉瑞、德国CureVac采用的都是这种技术。但这项技术的劣势在于信使核糖核酸极其不稳定,极易被降解,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环境必须在零下80摄氏度。

第二种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正与牛津大学合作研发的正是这类疫苗,它们选用的是黑猩猩腺病毒。唯一的风险是,当使用人体的腺病毒时,人体内可能已经存在对这种病毒的抗体应答,导致疫苗失效。

第三种是重组蛋白疫苗,这是一条传统的疫苗技术路线,有效性有一定保证。但它的劣势是研发周期长,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需要从零开始,必须经过整个概念验证等过程,因此这种疫苗的研发进度相对滞后。很多大公司研发的疫苗采用这一技术路线,如赛诺菲与葛兰素史克合作研发的疫苗。

第四种是灭活疫苗。首先需要培养病毒,然后对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再与佐剂结合,最后用作疫苗。中国国药集团就是采用这种技术路线。它的免疫原性较好,制备简单,生产快速。

“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的创新努力,在疫苗研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托马斯·苏德霍夫说。他进一步提出,疫苗研制不仅仅在于速度,安全性、有效性和价格更需要得到重视。“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起到效果的疫苗,是易于制造和生产的疫苗,是方便在任何地方进行管理的疫苗,而且必须是所有人能负担得起的疫苗。”

托马斯·苏德霍夫是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2013年,他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谢克曼、罗斯曼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苏德霍夫虽然没有与另两位共同获诺奖同行一起工作过,但他们三人共同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即“细胞如何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大量物质进行分拣、包装并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称,他们揭示的囊泡运输机制不仅解决了细胞生理学上一个重大问题,更促进了科学家们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和研究。

直击2020中关村论坛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