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云:继续坚守阵地,为首都人民筑起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9-29 13:40 语音播报


今天上午,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1001名先进个人、308个先进集体和1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地坛医院护士张志云走上大会的发言席,回顾战斗的日日夜夜。

戴冰 摄

在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张志云

大家好!我叫张志云,是北京地坛医院的护士,能作为北京市抗击疫情先进个人代表发言,这是我的荣幸,也是对北京地坛医院1300多名职工8个多月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最高褒奖。这份荣誉,更属于每一位心怀大爱的首都护理工作者,属于英勇淳朴的北京人民!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科学部署,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北京市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我在地坛医院,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决心与信心。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地坛医院抗疫一线,叮嘱我们: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做好自我防护。蔡奇书记曾三次来到地坛医院,嘱咐医务人员提高治愈率,提振全市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做好自我防护。今天,向各位领导和全市人民汇报:经过 254天的坚守,地坛医院承担了北京市60%以上的确诊、疑似、入境筛查等患者的救治任务,医务人员“零”感染,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

回想这254天战斗的日日夜夜,我直接感受着护士们请战时舍生忘死的豪情、护理时对患者关怀备至的柔情。还记得春节前夕,一听说医院要腾空病房收治患者,有的职工退掉探亲、回乡的机票,有的抢票从家中返回工作岗位。一位年轻护士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落泪了,她说,“主任,我没写请战书,我觉得投给地坛医院的简历就是请战书”。这位小护士21岁生日是在隔离病房夜班中度过的,当时记者问她:“你害怕吗?”她说,“不怕,要是我们怕了,患者该怎么办?!”

在我们收治的患者中,上至92岁高龄老人,幼至6个月的婴儿,除了护理技巧,更需要爱心细心关心。和戴着呼吸机不能说话的患者通过字条猜字进行交流,是护士们经常的功课;给患者“挠痒痒”,是男护士也会干的细致活儿;有一位阿姨总念叨:“好久没看到太阳了”,细心的护士在推着她做CT回来时特意停下脚步:“阿姨,您看,太阳!”

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护士们冒着风险采集痰、鼻咽拭子等标本,日夜守在患者床边监测生命体征,严密防护下的护理工作难度倍增,但每个护士依然做着精准的护理。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病情好转,我们内心充满了自豪。尤其是5月13日,北京首例成功脱离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康复出院,为了这一刻,我们的心被整整“吊”了98个日夜。记得,当这位患者摘掉呼吸机开口说话时,对着视频动情地说:“我一个普通老人,能得到这么好的照顾,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医护人员……”在场的医护人员热泪盈眶,没有什么比患者重获新生更让人激动欣慰的了。

在与死神赛跑的日子里,有许多人与我们并肩作战。艰难时刻,在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管中心统一调配下,先后有多家市属医院的102名护士火速支援地坛医院……正是全市上下一心,风雨同舟,才有了今天首都的稳定,百姓的安康。

从8月份开始,北京地坛医院已全面恢复各科日常诊疗服务。9月2日,北京确定国际航班直航首都机场,地坛医院又成为国际旅客医学筛查和医疗的定点医院。我们将继续坚守阵地,为首都人民筑起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与担当,让伟大的抗疫精神彰显在京华大地。

致敬北京抗疫英雄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