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15:56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护士 张怡然
在鼓楼中医医院肿瘤科病房里,护士张怡然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诊疗仪器。隔着口罩,仍能感受到这位“90后”姑娘眉宇间透露出的沉着与自信。
几个月前,鼓楼中医医院抽调医护人员支援入境人员医学观察点,作为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一员,张怡然赶赴一线,投入“外防输入”的战疫中。回忆起那段经历,她说:“我能做的可能不多,一点点,也能发光发热。”
“医院召集人员组建入境人员医学观察小组,今天集结完毕,立刻出发。”3月17日,张怡然接到通知,她迅速收拾好行李,作为医院的第一梯队率先前往怀柔区的医学观察点。其实,自疫情在武汉暴发之初,急需后援支持时,张怡然就写下了请战书:“作为一名‘90后’,正是祖国的年轻力量,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疗预备队!”
初到医学观察点,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张怡然不免有些紧张。“小到一个垃圾桶,大到隔离人员从哪个口进入、哪个口离开,哪里是缓冲区、哪里是清洁区,医护人员在哪里穿脱防护服……所有的流程和方案都需要新建规划与流程梳理。”张怡然说,鼓楼中医医院耿院长及时带领疾控院感、医疗、护理等专家团队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经过张怡然和同事们一遍遍地演练,细化流程,落实感控细节,在一天之内确定了具体方案。
“还有半个小时,第一拨人员就要到了,大家做好准备。”3月19日下午,对讲机里传来通知,张怡然和同事提前穿好防护服,戴上防护面屏,顶着太阳,站在观察点的院子里。不久,一辆大客车停在他们面前,里面的乘客都是转送过来的境外返京人员。张怡然和同事将隔离人员带到住地,依次为大家测量体温,记录下每个人当天的身体情况,向大家讲解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从当天下午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入境人员抵达,张怡然和同事连续十几个小时保持“全副武装”的状态。张怡然说,为了能让归国人员尽快入住,即使他们到达观察点的时间间隔长达两个多小时,也依然站在原地,坚守在深夜中。
自己负责的每名隔离观察人员,张怡然都添加了微信,除了日常监测体温、询问身体情况外,随时为他们答疑解惑,舒缓情绪。一天,一名留学生的体温让张怡然心头一紧,“男孩的体温超过了37.3℃,喉咙也有点痛。”依照规定,男孩要被送到小汤山医院进行核酸检测。被救护车接走时,男孩还不忘叮嘱:“不要让我父母知道,他们会担心的。”“你放心!我等你回来给我报体温。”她鼓励男孩。男孩转入小汤山医院期间,张怡然每天都用微信和他联系,时刻关注他的身体状况……两天后,张怡然收到男孩报平安的短信。经过检测排除新冠肺炎后,男孩又回到了观察点,张怡然负责接车,她特意带了两个医院特制的中药小香囊,送给男孩,希望他平安。
从3月17日至4月10日,张怡然和同事累计接收了12批、91名入境人员。“大家健康平安地度过观察期,顺利回家与亲人团聚,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在张怡然看来,这次疫情,全国有无数医务工作者不顾危险、为人民生命安全奋战,“能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贡献一点点力量,我觉得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