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16:09
北京工业大学研一学生 连欣康22岁的连欣康
“消失”了快一个月。等他再次“出现”时,没胖也没瘦,鼻梁上却多了道深色的印儿。因为长时间佩戴N95口罩,他的鼻梁磨破了皮。
连欣康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3月份,他主动报名,成为九华山庄入境进京核酸检测阴性人员集散点的疫情防控志愿者。九华山庄集散点距离小汤山医院不到3公里,来这个集散点的入境人员,或是体温偏高,或是出现了头晕咳嗽等症状,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虽然他们的核酸检测为阴性,但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
志愿者们需要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包裹得严严实实。连欣康体形偏胖,还戴着近视眼镜,鼻子上很快就勒出了很深的印儿。没多久,鼻子磨破了皮,他找来创可贴贴上,继续坚持。
连欣康负责办理入境人员的交接以及解答入境旅客的咨询。一天凌晨,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向他寻求帮助。这个女孩是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正在等待转运。连欣康一面向领导汇报,一面安抚对方的情绪,不动声色地把女孩带到了密切接触者的临时隔离点。回到驻地,他赶紧把全身里里外外彻底消了一遍毒。
还有一次,连欣康接到紧急电话通知,让他寻找一位目的地是上海的密切接触者。然而,工作站并没有这位旅客的登记信息,他一下子惊出了一身汗。他突然想到,交接信息里没有,可能是旅客办理了入住。他赶紧向酒店查询,终于找到了这位旅客的入住信息,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9月开学季,连欣康重返校园时,他的校园卡已经从大四变成了研一。新学期开学后,他成为一名学生辅导员,负责每天督促近800名研究生健康打卡。
在操场上散步时,他有时会摘下口罩,“大口呼吸的感觉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