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朱明瑛:观众对新形式充满渴望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轩

2020-09-30 17:32 语音播报


在新星音乐会的舞台上,一首《咿呀呀欧雷欧》让全国观众记住了朱明瑛的名字,她涂着黑色的油彩,一身非洲装束载歌载舞的样子,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舞台艺术史上的经典画面。

说起参加新星音乐会的经历,现在朱明瑛还记得,当年《北京晚报》新星音乐会的策划人员到她家里邀请她的情景。策划者对她说:“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新星音乐会吗?我们想用这场音乐会为改革开放出力。”朱明瑛听后感觉到很兴奋,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平台可以让她面对全国观众表演外国歌舞,她立刻答应了下来。

1980年的朱明瑛

当时的朱明瑛在社会上已经小有名气,是她率先把亚非拉的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朱明瑛是东方歌舞团的舞蹈演员,自小就热爱声乐,在舞蹈学校也学过钢琴,早年间,著名歌唱家王昆就断定她“乐感非常好,可以唱歌”。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音乐传入中国,朱明瑛接触到亚非拉的音乐,一下就喜欢上了那充满律动的音乐形式。“我是跳亚非拉舞蹈的,我们东方歌舞团‘歌’在‘舞’前头,我就想能不能把东方歌融入舞蹈,填补歌舞形式的空白”,朱明瑛说。

上世纪70年代末,朱明瑛开始偷偷练歌,白天跟着舞蹈队训练和排演,下班后就把东方歌舞团去非洲采风带回来的唱片借出来,转录成磁带在宿舍悄悄地听着、学着、练着,然后再去向非洲留学生请教。她不放过每一个字、每一句内容,磁带都被她听走了音。1979年,乐队成员发现她能唱非洲歌,觉得新鲜又好听,她便开始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这些尝试在文艺界和一定范围内的市民中受到欢迎,但还属于“半地下”的状态,免不了受到批评和指责,但每天晚上回到舞台上,看到观众是那样热烈和疯狂,朱明瑛说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群众喜欢我们就有底气,就不怕,演呗!”

新星音乐会把这些“新声”汇聚在了一起。在那次音乐会上,朱明瑛像平时演出那样把皮肤涂得黑黑的,穿上自己设计的异域风情的非洲装束,上台演唱了非洲扎伊尔(现刚果金)歌曲《愿大家都成功》《咿呀呀欧雷欧》,美国流行歌曲《唱吧,唱吧》,每一首都载歌载舞。她沙哑的嗓音和热情的舞姿活脱脱就是地道的非洲女郎,台下的观众一下就“炸”了,有欢呼叫好的,也有扔帽子的,掌声经久不息,朱明瑛许久都下不了舞台。演出结束了,走出体育馆的观众也像她一样扭着胯,跳起了舞步,有观众说她“就像一个黑皮西瓜,外面黑里面沙”,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演员和节目。

新星音乐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朱明瑛载歌载舞的形象由此被全国观众记住。由于她形象逼真的表演,以至于有观众误认为她不是中国人,直到1984年,她身着一袭黄色长裙在央视春晚中演唱《回娘家》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没有那么黑,不是非洲人啊!

说起成名的经历,朱明瑛始终谦虚:“在改革开放初期,群众对一切新形式充满渴望,对未来也有很大的期许,我最受欢迎的《咿呀呀欧雷欧》其实是一首很简单的歌,但我的音乐形象体现了他们的内心在那个特定年代的激情,产生了共鸣。”这场音乐会让朱明瑛的名气如日中天,也坚定了她在音乐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念。日后她无论是继续学习亚非拉歌舞,还是向老艺术家学习中国民间艺术,又或是出国学习现代音乐,她都不忘自己对艺术追求的初衷:“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把决心变成了恒心,把努力变成了毅力。国家引领我走上我酷爱的艺术道路,东方歌舞团教会了我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观众的掌声和神圣的舞台培养了我,赋予了我为祖国增光、为人民歌唱的使命。”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了40年,朱明瑛始终关注着歌坛的发展。近年来,流行的选秀节目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她都会仔细看。“现在出现了很多新面孔,这是好的传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和歌手,当年我们引领的风潮,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喜欢,但他们创作了这个时代的歌曲,我挺佩服的。”朱明瑛说,从艺术的角度讲,每个能留下自己作品的人,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积累和努力,希望有更多中国的作品被时代记住和传承下去。

朱明瑛

朱明瑛一直希望新星音乐会能在今天继续办下去,继续为新时代推新人。“我们这代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做了贡献,但不能不甘于下台,新人可以借鉴我们,重要的是传承新精神。好的作品一定要老少皆宜,年轻的音乐人应该强化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一定是充满个性、不能被复制的”,朱明瑛说。

新星音乐会

编辑:关一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