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15:46
眼下,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正陆续抵达北京的各个“中转站”。今年春天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实现全线有水,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首次在此驻足。
苍鹭抓到小鱼。钟震宇摄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的队员们,今年已经在这里进行了5次鸟类调查,共记录到了野鸟73种,其中候鸟60种,占82%。
这支团队的负责人钟震宇,微信里添加了“中国观鸟会”“城市绿岛”“野鸭湖观鸟会”等十余个“鸟友群”,但他除了在群里交流鸟类鉴别知识,几乎不会分享永定河野鸟的具体拍摄地点,发朋友圈更是不敢进行的操作。
这是为什么?
原来是因为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几年前,钟震宇曾在大兴区念坛公园拍摄到三趾鸥,这是一种从未被鸟友记录到过北京的候鸟,兴奋的他马上将好消息散布到各种“鸟友群”中。很快,公园湖边就出现了观鸟盛况,数十位观鸟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想要一睹三趾鸥的真容,熙熙攘攘就像赶大集。
可就在观鸟人数逐日攀升的同时,三趾鸥却不见了。钟震宇说,观鸟人扎堆,也会让珍稀野鸟感到紧张,进而远离人群,“别打扰它们,现在永定河北京段刚刚实现通水,生态环境还很脆弱,野鸟也需要适应这里,扔水瓶、踹树、大吼大叫等不文明观鸟行为可能会让鸟类受到惊吓,很可能短期内不再回来了。”
河滩中踱步的游隼。钟震宇摄
【观鸟提示】
“教科书式”观鸟请您这样做
“鸟友”如何做,才能将观鸟的影响降到最低呢?今年9月底,记者曾跟随这支团队来到永定河大兴段岸边的一处灌木丛,进行了一次科学规范的鸟类调查活动。
临出发前,队员们特意提醒,请穿着迷彩服或是土黄色、淡绿色的服装,颜色要尽量和周边环境相协调。野鸟视力很好,非常机警,又加上是初来乍到永定河,岸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惊扰到它们,如果观鸟者穿着鲜艳衣服,就能被鸟群中的“哨兵”立马认出来,然后通过大声鸣叫、猛烈扇动翅膀等方式向同伴发出信号。
黑翅长脚鹬幼雏。钟震宇摄
抵达后,队员将车辆停得很远,步行前往拍摄地。支起三脚架的动作要足够轻,长焦镜头、望远镜也都得罩上迷彩罩子。队员仿佛“变色龙”,成功隐藏在了树林下的灌木丛中。带来的两台相机,一台对准河面,一台对准河岸,静静等待野鸟飞进画面里……这场面,让记者想起了几位来自BBC、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生态摄影师所作的经验分享,他们常常动辄十天半个月才取得一个不干扰野生动物自然行为的拍摄样片。钟震宇说,鸟类调查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有足够的耐心。
科学规范的观鸟活动,让这支团队在短短的三个半小时就记录到野鸟43种,其中候鸟32种,包括北京地区罕见的阔嘴鹬和红嘴巨鸥。
工作照。陈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