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11:38
1932年4月20日,红军攻占漳州后缴获了一架此前战斗中击伤的飞机。飞机被命名为“马克思”号,这是红军的第二架飞机。
听说缴获了飞机,不少高级指挥员都来看飞机。时任11师政委的刘亚楼更围着飞机钻上钻下,想探探这个能上天的铁家伙的究竟。毛泽东看到刘亚楼对飞机这么感兴趣,就打趣儿说,以后有了空军,一定让你来搞!
没想到17年后,这句玩笑话居然成真。
不会开飞机甚至还晕机的刘亚楼何以成为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面对强大的美国空军,初创不久的人民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击落330架、击伤95架敌机的空战战绩,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了刘亚楼将军的女儿刘煜鸿。
刘亚楼将军的女儿刘煜鸿。本报记者 邓伟摄
晕机的空军司令
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准备率部南下作战的刘亚楼接到党中央的命令,负责组建人民空军。
“毛主席亲自点将,但我父亲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他一直指挥的是陆军,在苏联学的也是陆军,突然承担创建空军的任务,一开始就想要推辞。”刘煜鸿说,虽然父亲有些迟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一致坚持这一决定,刘亚楼便接下了重任。
刘亚楼
“父亲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对航空是有所接触和了解的,也曾担任过东北老航校校长。”
东北老航校的全称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1946年到1949年,老航校共培养了包括126名飞行员在内的数百名航空技术人才,为人民空军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
1949年8月,刘亚楼去莫斯科与苏方谈判援助组建人民空军事宜。“从苏联远东城市赤塔乘飞机经过西伯利亚的时候,飞机因为气流颠簸得厉害,我父亲在飞机上吐得东倒西歪。和他一起去的吕黎平、王弼一边照顾他一边开玩笑,你这个将来要当空军司令的人怎么还晕机啊?”刘煜鸿说。
多年以后,毛泽东见到刘亚楼和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还风趣地说:“海军司令晕船,空军司令晕机,这就是我的干部政策。你们现在怎么样了?”萧劲光大将说,我现在好多了,刘亚楼说我也适应了,成为一段佳话。
刘亚楼(正中)听取志愿军飞行员汇报空战情况。刘煜鸿供图
“空中拼刺刀”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空军的首战,也是人民空军成立后的首战,发生在1951年1月21日。
此前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率先参加实战的空4师10团28大队每次起飞都由苏联空军带领,小心翼翼地出击。几次下来,28大队始终连敌机的影子都没看见。大伙儿战斗热情高涨,空4师师长方子翼决定“单干”。
1月21日,志愿军6架米格-15歼击机起飞迎敌。28大队大队长李汉率队遭遇了正在轰炸清川江桥的美军F-84战斗轰炸机。李汉穷追不舍,在敌机后方距敌400米处,瞄准敌长机开火,将其击伤。人民空军首战告捷。
8天后,李汉又在空战中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创下首次击落敌机的纪录。
朝鲜战争中,人民空军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刘煜鸿说:“人民空军能够在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取得出色战绩,首先靠的是大无畏的精神。很多飞行员上战场前飞行时间很短,但就是不怕美国人的飞机,看到敌机敢于追着不放咬住对方,离敌机两三百米甚至一百米就开炮,中弹很多还继续作战,被誉为‘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像‘空中坦克’李永泰,激战返航后发现中弹56处。有了这样的精神,首先在思想上压倒了敌人。”
志愿军空军战机。刘煜鸿供图
随着战事的发展,人民空军参加空战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时,刘亚楼提出总结空战的战术原则。他要求前线指挥员研究每天的战斗并上报战况,自己收到战报后第二天清晨5点前回复,时常组织指挥员商讨战法。
经过反复研究,刘亚楼提出了“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原则,纠正了此前没有战术的随意打法。“我父亲说,‘一域多层四四制’就像蜜蜂跟随着蜂王,形成一个整体,有攻击有掩护也有钳制,以局部的优势来攻击敌人。自从确立了这个战术,抗美援朝空战的战果进一步扩大。”
“一域多层四四制”作为战术原则的确立,正是把长期革命战争中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原则成功地运用于空战中。对我军宝贵财富的继承,成为人民空军在朝鲜战场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刘亚楼为志愿军空军指战员总结宣讲空战战术。刘煜鸿供图
军魂永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是在新中国成立一个多月后,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的。人民空军最初培养的飞行员绝大多数选拔自陆军,很多空军“新兵”实际上已身经百战,甚至是师、团级别的指挥员。
“这是人民空军一个很大的优势。当时我们选拔飞行员的标准有一条就是一定要从陆军优秀的排以上干部里挑选,从学校学生里选的很少。老兵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学习刻苦,意志坚强,作战勇敢。”刘煜鸿说。
刘煜鸿向记者展示刘亚楼将军确立“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原则时的笔记。 本报记者 邓伟摄
在陆军长期的战争考验中,这些优秀的老兵无论作战经验还是作战意志都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飞行训练后参加空战,虽然实战经验有限,但他们面对敌人沉着冷静,与战友密切配合,在强敌面前表现出不畏强暴、绝不退缩的自信和顽强,把军人在战场上的杰出素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充分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1956年,刘亚楼率中国空军代表团赴苏联参加航空节。一次宴会上,坐在赫鲁晓夫和朱可夫中间的刘亚楼发表了讲话,在场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四星上将内森•特文宁便举杯来和刘亚楼碰杯,刘亚楼微笑相迎。
各国记者纷纷围拢过来,有人问刘亚楼这是不是朝鲜战争后中美两军将领第一次碰杯,两人碰杯是不是象征友好。刘亚楼连说了两个“当然是”。
1956年在莫斯科,美国空军参谋长特文宁(右三)与中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右四)碰杯。
作为一国空军首脑,刘亚楼在战场上对美国空军毫不畏惧,在外交场合也有礼有节,展示了不卑不亢的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