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变 | 品牌力量最大化 茅台蝶变——世界酒类“青花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10-28 17:49 语音播报


茅台明年将迎来建厂70周年,近70年的砥砺前行,让迅猛发展的茅台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作为实力强劲的中国品牌名片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而其旺盛的品牌生命力在于数十年如一日对高质量的坚守,10月15日,茅台史上规模最大的“2021年度生产·质量大会”召开,屡获殊荣的茅台工匠,在5万吨茅台酒产能的基础上,又打响了“十四五”生产质量开局战。

对标世界一流的同时,茅台不忘初心致力于脱贫攻坚,把茅台产业链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脱贫攻坚的“贵州战法”提供了典型的“茅台样本”,并因此于2020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累计让贵州、四川、河南等省份的近百万农户、近300万人从茅台产业发展中持续获益。茅台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更是一家有担当的民族企业。

茅台荣膺最高端中国品牌 成为“品牌强国”代表者

10月15日,“2020 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排行榜”在上海发布。茅台以5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13.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三,同时荣膺2020年最高端中国品牌。这是自2012年首次入围该排行榜后,茅台所获得的最高排位。

4个月前,“2020 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发布,茅台成为全球价值增速最快的品牌,并以537.5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第18位。在本年度17个中国上榜品牌中,茅台位列第三,仅次于阿里巴巴和腾讯。

2020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发布,茅台首进“三甲”获评“中国最高端”品牌称号

作为全球超大、超权威的品牌价值评估平台,BrandZ每年在纳斯达克、纽交所发布22个国家品牌价值榜,是金融时报、彭博社和很多投行唯一的品牌价值数据来源。“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排行榜”是WPP与凯度集团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BrandZ国家品牌排行榜,自2011年首届榜单发布以来,记录、分析、解读了中国快速变化的品牌格局。

据凯度集团的报告分析,过去十年,进入BrandZ全球榜单的中国企业,从2010年的1家增加到今年的17家,每年都有新晋企业进入,也有曾经入榜的企业落选。据悉,迄今已有46家曾经入榜的中国企业跌落,同时又增加了43家新企业,这个变化体现了中国企业品牌迭代更新的速度与力度。

而茅台就是这其中的后起替代者,其在全球品牌市场的排序递进,迅速折射到BrandZ为中国企业所做的品牌价值排行之中。

2020年的榜单发布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茅台以47%的增速远超阿里巴巴、腾讯9%的增长率,其在逆境中的品牌价值成长速度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

从2018年的第7名到2019年第5名,再到2020年进入前三甲,“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排行榜”见证了茅台品牌价值的跃升。2019年,茅台的品牌价值为365.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79.5亿元),仅隔1年,就上升了172.45亿美元。

成长的不仅是茅台,还有以茅台为代表的实力强劲的中国品牌。据主办方介绍,在这样艰难的一年中,入选“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排行榜”的中国品牌依然实现了12%的增长,总价值高达9964亿美元,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和活力。

The Store WPP欧洲、中东、非洲区及亚洲区首席执行官,BrandZ和BAV集团主席罗大卫(David Roth)表示:“自我们十年前首次评估中国品牌价值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从生产平衡到了消费,品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更有经验的消费者。随着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对中国企业来说,全力打造和发展品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经历了所有这些变化之后,成功的品牌就是能够与消费者的偏好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保持同步的品牌。”

在8月22日举行的“品牌强国工程”贵州论坛上,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希望像茅台这样的中国自主品牌,经过百年锤炼能够成为世界品牌。“从‘品牌强国’的角度说,贵州省这块神奇的土地,既是转折之地,也诞生了世界酒类的‘青花瓷’——茅台。茅台已经成为世界品牌,在国际很多会务交流中,越来越感觉到国际友人、国际市场对茅台的关注,很多外国朋友都开始依赖茅台,这说明茅台酒独特的工艺和品质,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双循环”背景下 中国品牌迎来新机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面对特殊时期的经济局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品牌发展增动力、为经济添活力。

作为企业品牌如何助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速、寻求转变与机遇,茅台认定“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分析,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带来的外部影响仍在持续,在这场危机面前,必将深刻改变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将再一次证明企业的生存逻辑——“品牌力量是增强企业生存韧性的重要因素。”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茅台认为企业的品牌、品质、品格及具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顽强生命力的商业模式是冲破下行“浪头”、傲立潮头的关键要素。高卫东表示,“巩固提升品牌价值、深化拓展品牌建设是企业熨平周期、对冲逆流的重要路径。”

同时,他提到“双循环”背景下,品牌活力是激发内需的重要支撑。新形势下,“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会是包括茅台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品牌企业的新机遇。“身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是中国企业之福,更是中国企业之幸。”

高卫东表示,作为中国传统行业的企业,茅台有责任与更多同行一道,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借鉴国际一流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智慧,进一步增强品牌活力,以更优质的产品、更出色的消费体验,助力“内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更好地满足消费需要、提振发展信心。

“当前,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为市场提供更具文化魅力与个性价值、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是我们作为生产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一个企业能够行稳致远的生命力所在。”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如是说。

高质量提升品牌生命力 企业迈上发展新台阶

观察机构指出,过去五年,茅台品牌力在多个维度的支持下有效提升。在酱酒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茅台自身加快了公司治理、品牌战略、渠道变革的升级,整个酒行业都紧抓这个既能走量又有利润的产品,无疑是其品牌力的体现。

谈到品牌如何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时,高卫东表示,无论何时,品牌生命力在于高质量的产品,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茅台始终视质量为生命。同时,他还认为,变革求存,品牌力量是企业内生动力的“反应堆”。

茅台之所以能在近70年的时间里从小作坊成长为今天全球市值第一的烈酒企业,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一代又一代的茅台人始终坚持“匠心酿造美好、卓越铸就品质”,不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把茅台打造为世界知名的品牌。“这种意愿构筑了我们过去70年不断改革的重要凝聚力,也成为塑造企业性格、培育内生动力的精神基础。”他如是说。

在茅台集团总体收官“十三五”、布局“十四五”的关键节点,10月15日,茅台史上规模最大的“2021年度生产·质量大会”召开,共有4000余人参与,更多的茅台匠人走上了舞台。

在业界看来,随着茅台酒产量不断提升,面对2021年度5.53万吨的基酒产能目标,如何继续保持优质稳产,茅台逐渐强大的工匠队伍将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茅台正在身体力行带头构成尊重匠人的中国制造文化底色。

茅台历经艰难取得了“收入上千亿,股票上千元,市值过万亿”的优异成绩,在高卫东看来,在于牢牢把住了基酒生产质量和产品品质的“牛鼻子”,以强大的质量实力支撑企业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

据透露,茅台集团未来将设立“茅台质量奖”,首先在生产环节评选,并将其作为全集团各种评优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同时,有奖也有罚,对质量违规行为、特别是事关茅台品牌形象和企业生存信誉的质量事件,高卫东的回答是“零容忍”。

正是有这种视品牌、视质量为生命的强大力量做支撑,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茅台按照“计划不变,任务不减,指标不调,收入不降”的要求,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1.3%,净利润同比增长13.3%,在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双位数增长,并取得了自2001年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业绩。

高卫东谈到,“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危机之下,业态在重塑,逻辑在重写,品牌的价值不仅事关企业的生死,更是特殊时期凝聚人心与力量的重要载体。”

身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品牌,危机让茅台更为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短板与差距,茅台正紧紧围绕“五个坚定不移”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定位、定向、瘦身、规范、改革”的集团“十字方针”,守好筑牢质量、安全、环保“三条生命线”,进一步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扎实推动茅台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

对于未来的品牌发展趋势,茅台清晰表达了三个信心: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中国品牌充满信心,对中国经济更加充满信心。

农户在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蓝莓基地采摘蓝莓

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链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9月12日,以“动员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2020丹寨论坛在黔东南州丹寨县召开。高卫东在讲话时表示,感恩回报,要把茅台产业链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茅台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贵州这片土地的馈赠,离不开贵州父老乡亲的支持。茅台集团在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中,理应主动融入农村产业革命,积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此,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一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建设有机高粱基地。茅台集团充分发挥产业链辐射效应,将仁怀市、播州区、汇川区、习水县、金沙县划定为茅台酒有机高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近100万亩,带动农户近10万户增收3.5个亿以上。

二是因地制宜,拓展丹寨蓝莓产业发展。投资3亿多元在丹寨县,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建立起占地200多亩的蓝莓加工园区,开发了蓝莓发酵酒、蓝莓利口酒、蓝莓果汁等产品,年最大蓝莓去化能力近6000吨。目前,丹寨从事蓝莓种植的专业合作社达14个,种植面积近2万亩,数千农户参与到产业中来,蓝莓产业已成为丹寨县特色产业。

三是优化原料供给,兴建辅料供应基地。在黔东南州建设优质辅料供应基地,保障茅台酒生产用优质辅料需求,增加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实现辅料基地种粮农户增收,预计2021年度提供优质稻草1000吨。

四是完善利益联结,保障农民持续受惠。茅台集团在扶贫工作中探索了“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模式,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方法,把贫困农户纳入产业链条。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茅台集团通过强化对有机高粱、有机小麦的采购,以及临时性务工雇用等方式,共累计带动近15万户贫困农户脱贫解困、受益贫困人口45万人,累计让贵州、四川、河南等省份的近百万农户、近300万人从茅台产业发展中持续获益。同时,茅台集团产业扶贫累计带动合同制用工近100万人,让更多低收入人群从中受益。

高卫东表示,茅台集团既扶产又扶智,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龙头作用加快项目建设,以产业带企业、以企业强产业,努力为脱贫攻坚作出更大贡献。茅台集团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尽心尽力做好帮扶和巩固脱贫工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茅台模式”成绩靓丽 打造国企深度扶贫新标杆

10月17日,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召开,高卫东代表集团同仁领取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负责人称赞,“茅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取得的成效令人钦佩,茅台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更是一家有担当的民族企业。”

自2015年省委、省政府明确茅台集团结对帮扶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自治县后,茅台集团五年来累计支持3.2亿元,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聚焦产业发展强动力,聚焦民生保障改环境,聚焦党建扶贫炼队伍,全面助推道真县成功“摘帽、出列”,目前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回到2015年5月13日,茅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如何找准发力点,才能最大化发挥企业公益的效能,推动道真县摆脱闭塞,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为两大城市群提供包括特色农产品在内的配套,进而嵌合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

2015年11月出台的《茅台集团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道真县贫困村工作方案》,提炼出三个具有茅台特色的扶贫模式:其一,是“60·48”工程,即全集团60个基层党组织,成建制结对帮扶道真全县48个贫困村;其二,是“金融撬动、交通拉动、产业带动、党建联动、人才驱动、教育推动”的“六动”扶贫模式;其三,即“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和合作社带农户”的“三带”模式。

时隔五年,茅台扶贫模式在道真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成为国企深度扶贫的有力典型。茅台的作风在于将事做到极致,比如修路,就要到门到户。2014年,道真全县277个建制村中有92个村公路未硬化,200个10户以上集中居住的寨子未通公路。2015年至2019年,由茅台集团资助累积修建的产业路达3100余公里,从最高海拔麻抓岩1939.9米,到最低海拔芙蓉江出境处317.9米,成为道真地区的“毛细血管”。

基础设施升级让道真拥有了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化转型的要素,首当其冲是人力资源的整合。2018年以来道真最大的变化是,各种农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过去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不得不出门务工,如今却有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惑,过去60岁以上便无法出门务工,现在60以上的老人反倒成了乡村产业的劳动主力军。

包括道真县在内,中国乡村经济的勃发,既是生产力的极大释放,也是对更大内需市场的挖掘。2019年8月30日,茅台集团组织道真县农副产品参加“全国性粮农类行业协会商会产业扶贫活动”,成为茅台助推道真出山的其中一个音符。

“长安居不易”,进入市场有巨大风险,没有主观能动性,单靠扶是扶不起来的。深知其中道理的茅台从不坐上驾驶席,而是甘为“后驱”,充分尊重受助方的选择方向。更进一层的是,每每在关键时刻,茅台集团灵活运用数万员工的生活需求,为道真刚刚萌发的乡村产业筑起一道“防火线”,真正将帮和扶落到实处。

在道真扶贫的茅台样本中,有一道风景很亮眼——“寻找能人接地气,因地制宜可持续”。成就一杯茅台酒,需要酿酒大师,成就道真这盘农村产业大棋,则需要成千上万的乡村能人。

寻找能人当好“驾驶员”,以“村级合作社+能人+散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这样的经验是在失败中摸索出来的。

茅台集团的产业扶持计划还在升级。4月1日,高卫东赴道真县调研茅台帮扶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会议明确茅台集团捐资4000万元帮扶道真县,其中按照每个村500万元,共计3000万元,用于茅台集团6个扶持壮大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00万元作为防范特殊情况发生的兜底保障资金。

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三大领域潜心用力,用做酒的工匠精神来钻研扶贫事业,既因循又革新,使茅台集团的扶贫事业既富有质朴的情意,又有着创新的方法、范式。

“茅台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贵州这片土地的馈赠,离不开贵州父老乡亲的支持。茅台集团在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中理应主动融入农村产业革命,积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说。

大城之变

编辑:汪盈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