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3:00
人未行身已“至”已成为现实。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众智意趣公司利用深度视觉技术低成本地克隆重建三维生活空间,让实景再现,实现在家中就能看到所要入住酒店的真实环境。疫情期间,众智意趣更是带客户“云逛街”,通过VR技术,助力电商零售商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传播,促成转化。
10月29日,记者了解到,这家在第六届北京亦庄创新创业大赛之三城成果转化主题赛中获奖的企业,近期落户经开区。众智意趣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将基于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3D扫描技术及3D图形算法技术,在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5G技术、AI产业等优势产业带动下,加速“3D实景克隆”技术在房产营销、数字展馆、电商零售等领域的应用,帮助更多行业进行线上场景搭建。
科研团队在中关村科学城等“三城”做早期研发,在经开区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随后产品及业务从经开区辐射全国、全球——这样一条产业创新有机互动的链条,正在快速发展、壮大。统计显示,1-10月,经开区落地“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7项,涵盖四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夯实了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的角色。
术前精准规划在术中难以执行,准确性不足是骨科手术的瓶颈,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打破这一瓶颈。由协和医院骨科专家发起、转化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技术,集行业知名机构资源于一体的和华瑞博在经开区注册落户后,其主打产品膝关节手术机器人产品很快完成了合规性工程研发、通过注册检验并进入临床阶段,比大多数医疗器械工程研发、注册检验流程快了一年以上。
“这么快的进程,得益于水木医疗搭建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提供的服务。”和华瑞博相关负责人坦言。实际上,经开区布局的各类技术平台已经成为推进高精尖项目落地产业化的“加速器”。
搭平台提升转化服务水平。经开区通过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形成了高端汽车与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众多产业领域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并通过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创新链,成为备受“三城”和院校项目产业化的科创沃土。
细胞免疫药物要求是活细胞,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送到检验单位,永泰生物公司研发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由中检院的安评中心来完成,10分钟就能送达。细胞基因抗体的鉴定是在昭衍来进行。公司试验用的小鼠则来自生物医药园的一家企业。
“企业择一地谋发展,产业生态是关注的关键要素之一。”永泰生物CEO王歈说,入区以后,公司的一些业务外包给了区内的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来完成,同时,永泰生物还与区内其他上下游公司成为了“邻居”,形成了20分钟“生态圈”,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3个月前,永泰生物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细胞免疫治疗第一股”。
为落地转化项目赋能,经开区还设立了科技创新资金,累计支持成果转化企业86家。成立航天专利、清控银杏等10只成果转化基金,落地金额近50亿元。打造创新成果交流平台。此外,还依托世界机器人大会、2019世界5G大会等活动,为“三城”科技成果提供向世界展示交流的舞台。如今,经开区已经筑成培育高精尖产业高质快速成长之巢,让高精尖产业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更能快速成长。
聚焦国家战略,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还将建立对“三城”科技成果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化考核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布局,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化,同时,在经开区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产业中试基地建设等,都将加速经开区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