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14:05
化德县地处乌兰察布东北偏远地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医生张景明援任化德县中蒙医院副院长。他发现,受环境、饮食等因素影响,当地患胆结石的人数占病患的一大半,但是当地医院没有微创手术条件,群众需要外出求医诊治。
“像胆结石这类病,在当地医院治疗,就得需要开腹手术,这对患者创伤过大。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微创手术治疗呢?”张景明苦苦思索着。有一天,他无意间发现一台宫腔镜的主机,还有一套腹腔镜的镜子,很快,张景明借助这一“拼凑”的土设备,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手术并获得成功。“不用出远门,县中蒙医院就可以做胆囊微创手术”的消息在化德县传开,当地群众奔走相告,喜笑颜开。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景明连续接诊胆道疾病患者近20多例,其中有2名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需要做更为复杂的ERCP微创手术,但是当地医院没有这个手术设备,张景明立即协调安排其转诊到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并专程回京给患者做了手术并成功。
有一次,张景明接诊一位胆囊结石患者,患者强烈要求进行保胆手术,但是医院没有胆道镜设备,微创手术无法开展。张景明积极与和平里医院协调,将该院的胆道镜和配件派专人送到化德县中蒙医院,由此该院的第一例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开展,术后患者康复良好。
“我们医院在微创手术方面是空白。自从张院长来了以后,开展了微创胆道镜、腹腔镜胆囊手术......”化德县中蒙医院普外科主任赵飞说,通过参与张景明主刀的多次微创手术,我不仅熟练掌握了胆道镜基本操作技术,还可以自如进行腹腔镜术中的配合。张院长还多次带我回和平里医院,现场观摩学习更为先进的ERCP微创手术。这个手术优点是不用开刀、真正微创!它是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胃神到十二指肠,利用胆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在X线下,进行肝外胆管手术的难度较大的治疗方式。通过学习,我逐渐成为化德县外科微创手术领域的技术骨干。
一年多来,张景明为当地50多人治疗胆囊炎,做了20多台手术,前来求医的患者全部治愈。
今年10月,张景明挂职期满即将回京,此时,正直化德县中蒙医院搬进新院址,科室建设方面缺少指导人才,化德县中蒙医院希望张景明留下继续帮扶医院建设。
张景明深知,要想让化德县医疗实现“造血”,还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里的需要,也使我放心不下。”于是,他申请延长挂职期并得到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的批准,张景明继续投入到扩建化德县中蒙医院的繁忙工作中。
“新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县中蒙医院大楼,如今有了腹腔镜手术设备,不再用‘拼凑’的土设备了,极大改善了胆结石类患者的就医条件,化德县人民不出家门可以享受到微创手术,这是我最高兴的事。相信不远的将来,引进并实施ERCP微创手术一定会实现。”张景明欣慰地说。
“当然,光靠一家医院引进设备和技术治疗疾病,难以彻底实现健康扶贫。”张景明说,健康扶贫绝不是送医上门这么简单。特殊地理条件下医疗资源的不足、百姓健康观念的缺乏,是引发因病致贫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尽可能为当地的群众提供救治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留下一些“带不走”的东西。比如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加大对口帮扶、资金投入等。我将尽量多做尝试,多留下一些平台、一些火种,当有一天我回到北京,而留在这里的医疗资源和技术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继续为当地群众的健康带来帮助,我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