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1:10
经过近一年的升级改造,颐和园耕织图景区今天正式开放,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重新对外亮相,市民可在此追忆耕织图270年历史变迁。
耕织图景区位于公园西北部,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这儿曾是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景区,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意寓着一幅洋溢男耕女织生活情趣的优美图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耕织图遭到严重破坏,此后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再之后,耕织图地区的功能和归属几经变化,最终成为厂房和生活区,园林景观完全丧失。1998年,颐和园将耕织图地域收回,又经过专家论证、政府批准,耕织图综合整治工程得以实施。2004年9月,耕织图景区正式开放。一直到去年,景区进行关闭改造。
今天上午,经过一年的关闭改造,重新布置的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在水操学堂内对游客重新开放。颐和园文物管理科主任隗丽佳介绍,去年开始,园方对耕织图院落进行整体的优化配置,新增2个展厅,经过改造,展厅展览面积增加了20%,目前共7个展厅、584平方米。
记者注意到,整个展览分为 “耕织图”沧桑、昆明湖水操学堂悲歌、耕织图的再现、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四大主题,回溯其历史脉络,通过一张张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和珍贵的历史档案,讲述了耕织图景区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以耕、织为代表的农桑文化。展览还设有专门的耕织文化互动区,展示了各样的耕种农具,大屏幕上的互动式触控筛谷机引来不少市民前来体验,在实操中进一步了解农耕科普知识。
公园提醒,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免费开放,该展览每逢周一闭馆,淡季开放时间9时至16时。
》》延伸阅读
10处市属公园高品质文化空间已开放7成
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为北京市2020年办好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随着耕织图展览开放,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今年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10处市属公园精品展览及高品质文化空间已经开放了7处。
“10处高品质文化空间涵盖展览展陈、文化展示和商业服务三种类型。”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开放的7处空间包括北海公园阅古楼及濠濮间、景山公园观德殿、紫竹院公园友贤山馆及问月楼、北京植物园园艺生活馆。剩下的北海公园画舫斋、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及天坛公园回音壁商店等3处也将于12月中下旬陆续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