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09:45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望闻问切,是患者习惯了的、多年来已经成为定式的线下医疗问诊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上疫情导致的各种就医限制,网上问诊方便了更多患者。可是,线上就医,是不是真如线下就医一样能够实打实解决患者的问题?新生事物,总需要完善和严格的规则制约。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购药场景受限,很多患者把问诊需求转移到网上。各大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快速上线,助力线上抗疫。数据显示,2019年4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为4500万人,渗透率为6.6%,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9%。报告显示,疫情使得在线医疗普及度与大众认知大幅提升,推动了在线医疗的发展。
但在线医疗大幅发展的同时,网络问诊、开药过程仍存制度漏洞,导致公众“体验”不太如意。比如,安徽一名患者将口腔内溃疡滋生的照片,拿给3个网络问诊平台上的若干名不同医生问诊,得出了不同的诊断和处方开具。患者不知所措,最终还是选择线下就医,最终病痛才得以缓解。
线上就医,其实是智能化加人性化的便捷就医手段,让患者与医者通过网络面对面,免除线下就医的种种等待环节,让患者及时解惑、解痛,承担起分级医疗的部分责任。“码”上就医,让医疗效率大幅提升,也让部分患者“码”上解决问题。但是,患者的病痛“花样百出”,网上问诊,能不能做到像线下就医问诊般针对病灶?能不能对症下药?
目前看来,各大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还是要在精准、人性化、个性化等问题上多下功夫。此外,线下面诊,有处方、病历为证。一但出现医患纠纷,有法律途径可走。新兴的线上问诊,就该更加严格谨慎。一方面,网上出诊医生,资质不能马虎,要像面对线下病患一般面对线上患者;二来,线上问诊,也该有严格的处理与处方记录。也就是说,线上线下,仁心仁术质量不变,责任更加清晰,法律责任也同样承担。不同医生或许可能会有不同的诊断,但是,患者得治,应是所有线上线下医生的根本遵循。出现意见不同,大可网络会诊,省时省力,更能给患者出具最佳治疗方案。
患者最需要的“定心丸”,还是严格监管。在大数据的助力之下,医者与患者的责任与权利、治病救人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在大数据环境下,其实更有据可查。这就意味着,医者、病患在互联网医疗环境下,在严格监管之下,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网上网下,能及时就医,都是病患的福音。网上问诊,在严格监管之下,必将成为患者及时就医、及时解除病痛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