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07:00
旧书网上,《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书名之下有多种图书。比较再三,选了新长城社的1945年版的翻印本。这是日本战败、乖乖投降的年份。
封面单色印刷,白纸黑字。最大的字不是书名,也不是出版社名称,而是“前锋报社翻版”。封二有该书流传中某位书主的手体钢笔字:“前锋报社在河南南阳……”书写认真,留下些线索。
一九四五年出版的《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
经检索资料,知这家报社是抗战时期河南南阳一家新闻出版机构,报社出版社兼做,由河南方城人士李静之(1901-1989)创办。李先生曾在北京大学读书,攻中国文学史。毕业后当过教师和公务员,后来在河南省建设厅主任秘书职位上辞去官职,于1942年创办《前锋报》,自任社长。
该报名称取自孙中山的“咨尔多士,为民前锋”一语。刊头字从民族英雄岳飞《请停止班师奏草贴》选集,字迹苍劲,表达了知识分子气节和“为民前锋”宗旨。翻印《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一书,也是为揭露国难当头的“不抵抗主义”。
该书文体简洁,自始至终以大事记形式记录事件,保存了珍贵史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八次不抵抗”的逐次记录;第一次,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中国,袭取沈阳,蒋介石表示“日军此举不过寻衅性质”,下令“抱不抵抗主义”;
第二次,同年11月8日,天津日本便衣队及宪兵暴动,次日炮轰华界,南京政府训令向日方道歉;
第三次,同月22日,日军进攻锦州,南京政府划锦州为“中立区”,以中国驻军退入关内求日不再进军;
第四次,1932年1月27日,日方向上海市长发通牒后,南京政府要吴铁城取消抗日救国团体,封闭《民国日报》;
第五次,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山海关,南京政府仅申请国联设法制止;
第六次,同年3月5日,宋哲元、关麟征部自动抗日,蒋介石令“言抗日者杀勿赦”;
第七次,1935年1月19日,蒋介石称日军进攻察东是地方事件,于21日差人谈判解决;
第八次,同年5月29日,驻华北日军武官找借口向北平军分会提出苛刻要求,南京政府电令何应钦谈判解决。
这类史料,现在按照记载抄录,不难。当时要按史实详细记录在案,不易。
有消息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部分开放了其收藏的蒋介石日记,还说大陆学者去访问的时间基本用于抄录这些日记,并表示蒋介石日记公开以后,中国现代史或要重写。不知这种说法确否,也不知当年的“不抵抗主义”及事实是否也要重写。
幸好,凤凰卫视摄制了“蒋介石日记”节目,其中有关于抗战的内容。由现在披露的史料看,在“抱不抵抗主义”的问题上,尚无须重写,有当事人张学良的口述为证。最近买得中央研究院印行的几种史料书,其中作为蒋介石资政的曾琦回忆中,有关“攘外必先安内”的记录,也能证明当年这本简陋至极的《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确实是青史一笔。
(作者为民盟中央委员)
本文原载于2015年3月30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