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7:30
2020年进入尾声,回顾这一年,年初疫情突发,各行各业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经济逐步复苏。作为我国食饮行业的中坚力量,酒行业今年表现如何?明年又有何期待?对此,本刊联系采访了中国酒业协会,深入探讨我国酒行业未来发展。
2020年是非常之年,也是关键之年。酒业经济作为社会经济一部分,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中国酒业经过深度调整,进入恢复式增长阶段。中国酒业经济发展步伐猛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有序释放,创新动能有效转化,产品品质稳步提升,酒业经济发展质量和韧性显著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奠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基础。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预计2020年酒业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完成总产量5810万千升,比“十二五”末下降19%;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590亿元,比“十二五”末下降6.7%;实现利润1716亿元,增长68%。
其中,白酒预计完成产量790万千升,比“十二五”末下降43%,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90亿,增长6%,实现利润1460亿,增长100.1%;啤酒预计完成产量3520万千升,比“十二五”末下降22.4%,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00亿元,下降19.2%,实现利润150亿元,增长5.2%;葡萄酒预计完成产量40万千升,比“十二五”末下降65.5%,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下降74.3%,实现利润10亿元,下降80.8%;黄酒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80亿元,比“十二五”末下降1.1%,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1.2%;其他酒类产品预计完成销售收入310亿元,比“十二五”末下降6.6%,实现利润45亿元,增长0.2%。
《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还谈到,“十四五”期间酒业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如何适应持续消费升级的趋势;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化机制的变量因素,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政策调整目录,多个限制酒业发展的目录被取消,产业政策放开,对酒业和企业而言不再受限制,标志着酒类产业全面步入市场经济阶段,酒类产业新的生态体系将重新构建,这其中的变量因素也将促使酒类产业由规模发展向特色品质效益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只有缓解产业总量过剩与优质个性化不足之间的矛盾,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
三是转型升级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是酒业国际化发展任重道远;
五是新冠疫情对酒业影响的不确定性,整个产业要高度关注疫情变化,必要时做出一些战略调整;
六是消费需求变化激发的优质个性化、特色化产品创新;
七是营销体系构建带来的需求变化、服务体系变化及其中的机遇;
八是文化体系能力创新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