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1:10
动动手指就能发送信息的时代,你还会写家书吗?
一支笔,一张纸,一盏灯,伏于案台,待四下寂静、无人叨扰,打开被包裹的心事,想象着Ta就坐在身旁,任凭想说的话,从笔尖到纸面,直抵内心。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一封封家书记录下真切的游子心声,记录下厚重的爱和牵挂,记录下鲜活的人生故事和时代场景,记录下这个社会的脉搏与温度……飞越万水千山,于经年时光中成为永恒。
家书的意义不只于此。抗疫的号角吹响,一封家书抵万金。抗疫之初,《北京晚报》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发出了抗疫家书“征集令”,数百封家书纷至沓来,牵挂、担忧、理解、包容、深深的家国情怀……一封封书信,又将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战疫岁月。
从今天起,北京日报客户端《纸上听》栏目将推出“一封家书”节目,首先为您带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英勇无畏的逆行者们和家人的书信。
第一期。让我们一同聆听北京中医医院护士、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张芳芳和儿子种岳泽的家书。
【书信背景】
大年初三,主动请缨“参战”的张芳芳接到了出征武汉的消息,丈夫带着儿子到机场送别。“妈妈,您一定多穿点,好好休息,多喝水。我一定好好听话,等您平平安安回来!”9岁的儿子像个小大人儿似的叮嘱着张芳芳,这一幕,让现场不少人潸然泪下。抵达武汉后,张芳芳立马投入战斗,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儿子一直牵挂着她。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了儿子的一封信,儿子在信中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不再是蜘蛛侠、雷神、美国队长,而是妈妈。张芳芳既欣慰又感动,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