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3:38
老旧小区不仅要改得好,更要管得好,这是《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的重要内容。失管多年的老旧小区,如何建立起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禄长街头条19号院这个近40年房龄的老小区,通过探索为本市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路面平坦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楼前郁郁葱葱,走进西城区禄长街头条19号院,第一次到访的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违建横行、环境脏乱的“老大难”小区。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老小区,11栋楼分属三家产权单位,一家产权单位用一个物业公司,‘九龙治水’,最后互相扯皮谁也不作为。”禄长街社区居委会书记阎晨介绍。
“家家都装个地锁,小汽车乱停,下水道堵了都没人管。”院里的老住户石秀英说,年轻时楼里楼外的事儿还可以找单位解决,现在职工们老了,小区成了“三不管”。
2016年到2019年,通过老楼改造工程,禄长街头条19号院的硬件设施得到持续改善。“楼是改好了,怎么让它不再走失管的老路?专业的事还得由专业的人来干。”阎晨说。2019年6月,天桥街道将禄长街头条19号院列入精细化治理提升的试点范围,在多方协调下,3家产权单位同意将小院的物业管理权统一交给一家——首开天岳恒公司,“九龙治水”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化解。
“产权单位同意了,小区居民也得同意,不然你这主体身份可不合规。”首开天岳恒公司项目负责人杨进回忆,物业管理权整合后,社区相关负责人给他提了个醒。2019年11月到12月,由社区人员和物业人员组成的入户小组挨家走访,征求636户居民同意。从没人管到有人管,居民都挺欢迎,可一提到要收物业费,意见就来了。
“这么多年没交过钱,咱这院也有人打扫卫生。凭什么要给你交钱?”“你说能提供入户维修,那是无偿的么?交钱可不干。”杨进说,敲开住户的家门,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句话。入户小组在解释沟通中发现,禄长街头条19号院老年居民多,老人对入户维修收不收费很在意,“从免费3次、免费5次,到积分换免费,开了三次会后我们决定,所有入户都不收维修费,材料由居民自己购买。”
物业费标准的确定,也曾出现过波折。阎晨说,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初步评估,物业费为每月1.21元/平方米,居民们说贵了。街道和社区多次居中协商后,最终将物业费定在每月0.81元/平方米。
2020年1月1日,经过“双过半”居民同意,即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且总人数过半数,首开天岳恒公司进驻禄长街头条19号院。第一次,这个房龄近40年的老旧小区有了专业的物业“管家”。居民“品尝”4个多月的物业服务后,今年4月28日,小院中的5栋央产房先行启动物业费收缴工作,其余6栋楼,从本月启动物业费收缴工作。
失管老旧小区是北京社区治理工作中的短板。眼下,不少老旧小区开始探索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禄长街头条19号院,算是推进比较顺利的一个。然而,更多老旧小区仍处于争取共识的阶段。有的小区卡在了同意引入物业的第一关;有的小区业主虽然同意引入物业,可物业费价格谈判却僵持不下。
“失管老旧小区要想真正建立起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必须要突破产权分散、业主无付费意识两道坎,并就物业服务方案努力与居民取得共识。”一位物业专家分析,确权收费只是建立长效机制的第一步,只有物业持续提供质价对等的服务,才能让老旧小区真正走向“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