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寒夜救助流浪人员:“跟我们回去吧!救助站里暖和”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琪鹏 和冠欣

2020-12-29 23:23 语音播报

热点

随着寒潮袭来,气温持续走低,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专项行动。12月29日晚,市民政局巡查组分两路赴东城、朝阳、西城、丰台四区,进行集中救助巡查督导,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温暖。

兴隆郊野公园门口救助流浪人员

晚上8时许,气温降至-11℃。在朝阳区兴隆郊野公园门外一处不起眼的角落,69岁的张大爷披着棉被,坐在一堆杂物中间,已经在这里有些时日。据介绍,进入冬季以来,社工和属地工作人员已经多次劝说张大爷去救助站,但老人却没有“挪窝”的意思。

兴隆郊野公园门口救助流浪人员

“不用了,总是给你们添麻烦。”任凭救助人员怎么劝说,张大爷就是不肯去救助站。老人自称户籍在朝阳区,每天都有属地工作人员前来看望,已经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老人固执地准备了三壶开水,还把毯子裹在了腿上,试图把这次寒流扛过去。

兴隆郊野公园门口救助流浪人员

眼见“请不动”,救助人员便和老人攀谈起来。聊着聊着,老人答应了救助人员的“邀请”。上车后,他依然舍不得自己的杂物堆,嘱咐救助人员“可给我看好了啊。”

在四惠桥下的绿化带里,救助人员七拐八拐,来到一个隐蔽的简易窝棚前。常年在河边钓鱼的一名于姓男子住在这里。

“老于,老于!”在救助人员的呼叫声中,一个人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原来,于姓男子是救助人员的“老相识”了。早在两年前,救助人员就已经救助过于大哥。然而让救助人员备感无奈的是,每次救助之后,他又会回到老地方。

四惠桥下救助流浪人员

“老于,跟我们回去吧!救助站比这里暖和!”救助人员说着,给于大哥递上了热水,又给他披上了崭新的大衣。看到救助人员一个个呼着白气,于姓男子也觉得不好意思,便答应了大伙。“我手机还在里面,帮我拿上它。”上车前,救助人员贴心地把于大哥的手机塞到了他兜里。

四惠桥下救助流浪人员

朝阳区救助站站长付红波介绍,受助人员被送到救助站后,要经过严格的测量体温、核酸检测、隔离14天等程序,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入冬以来,北京市“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专项行动措施有力、收效明显。全市共储备帽子、围巾、手套等专项物资12000余件,用于冬季救助专项行动。各区充分运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优势,在全市流浪乞讨人员较为集中的95个点位,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做好日常重点巡视工作。各级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对重点点位、地下通道、桥梁涵洞、旅游景点等区域巡视和检查,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确保做到发现一人,救助一人。

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建领介绍,救助专项行动还需要社会参与。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除了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救助,还将引导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夜间安保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发现报告工作。陈建领表示,广大市民发现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时,可告知其到属地救助管理站求助,也可拨打110报警电话或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报告。民政部门将第一时间派人进行救助。

12月29日晚,全市共出动巡视车55台次,参加巡视人员173人,巡查覆盖95个重点点位,发现流浪或露宿人员19人,接回站内救助3人,站外救助16人,现场发放御寒衣物食品31份。

寒潮来袭,北京三警齐发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