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16:14
今天,京沈高铁正式开通。一列崭新的CR400AF-G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列车呼啸驶过承德市兴隆县的村庄、大山,停靠在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位于山区的兴隆高铁站,这意味着燕山深处的兴隆县已经迈向“高铁时代”。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燕山山脉东部,北倚承德,西顾北京,南邻天津,东接唐山。这里山奇水秀,景色宜人,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是我国著名山楂之乡、板栗之乡。
1956年时,京承铁路正在修筑,路基的铁轨都已铺好。当时正在承德读高中的刘章,已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诗歌《我要做个普通农民》,正以“农民诗人”的身份迈进诗坛,他听闻修筑铁路后很兴奋,一再邀约何理回家乡看看。
当时何理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唱一唱农村》,还因此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两个出身于兴隆大山里的诗坛新星,怀着对铁路的渴望与期盼,走出了大山。
1960年,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兴隆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兴隆至北京的铁路京承铁路全线通车,这对兴隆的意义是重大的。兴隆的百姓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了火车,他们对火车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后来兴隆著名作家陈平在《诗刊》上发表了一首小诗《火车》:“我的父辈没有见过火车,见火车是他们的一个愿望,其实县城就有火车,相隔仅有几十公里的一个山梁。那年我考上了县城,第一件事就是跟火车照相,照片寄回老家,从此火车和我,就跑遍了全庄。”
京承铁路,不仅是兴隆经济发展的功臣,更是外界了解兴隆的一条重要通道。196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铁路题材的电影《锦上添花》,位于兴隆县的一座四等小站六道河子站,因车站所在地四面环山、潮河潺潺流淌,故被选定为外景拍摄地,即电影中的“小桥站”,这让兴隆自然风光名扬全国。
1964年6月28日,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及夫人康克清同志从北京乘专列到承德视察工作。在北进的列车上,老人家不时地把目光投向车窗外的山川和田野,当车驶经兴隆县洞庙河一带时,他看到铁路两旁山青水碧,山花烂漫,触景生情,即兴题诗一首:“轻车已过洞庙河,关外青山一样多。处处农村谈大寨,今年遍地产佳禾。”这四句短诗,赞美了塞外兴隆山青水碧的自然景色。后来,这首题诗被相继登载,不仅收录在有关报刊及地方史书上,也在兴隆城乡广为传颂,并被视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赠给兴隆人民的高贵精神财富。
1月22日,京沈高铁全线通车。位于县城中心位置的兴隆高铁站,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山水之城”为设计理念,以雾灵山连绵的山脉为设计原型,取其山峰耸立之态,用三段式造型代表三座山峰,体现其进退有致、千峰竞秀之感,5平方公里的兴隆高铁生态新城即将开发建设。作为“出京首站”的兴隆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北京朝阳站,兴隆借此正式纳入环首都“半小时经济圈、文化圈、生活圈”。
兴隆籍著名诗人、承德市作协主席刘福君作诗一首,表达了百姓热烈期盼的心声。
《兴隆通高铁了》
2021年1月22日
兴隆正式开通了高铁
这条盼了多年的铁路
终于通车了
天气正值大寒
可兴隆人的脸上
挂着微笑绽着春风
很多人来到兴隆西高铁站
像看着嫁进家门的新娘
这是两行长诗
让兴隆大地有了生动的韵律
在高科技把时空拉近的今天
山山水水相连得更紧
也拉近了人们的心情
兴隆的西南是北京
脚边手头就是繁华的京城
可这么多年了
兴隆仍在贫困带上
(去年才彻底摘了贫困的帽子)
兴隆始终没有兴隆
一条根本的原因
就是交通闭塞路不畅通
从今天起
兴隆转运
待承平高速通车之日
有着好山好水的兴隆
一定会像长了一双翅膀的雄鹰
顺势腾飞
一定会真正地兴隆
兴隆!兴隆!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