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3 13:02
眼下,属于“坝上”地区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堑镇官村,与往年一样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而村民王利荣上班的尚义农场里,却温暖如春,她和几位邻居正在把棚里的紫洋葱装上车,运往北京。
“虽然我们这个大棚已经进入冬季休眠期,但是因为有了北京高科技,这里还能供应可储存蔬菜,比如三宝白菜、橘红心白菜、胡萝卜、紫洋葱、南瓜等,现在每天向北京供应1.5吨紫洋葱。”王利荣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她说:“在这里上班省时省力又省心,月入4500元!”
资料图片:林源(右三)向来尚义农场考察的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领导汇报蔬菜大棚建设进展。
她指着不远处新建的几排大棚说:“‘北京蔬菜大棚’又增加了12座,这意味着又有一批村民将实现家门口就业啦,我们村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美。”
虽然这个村去年初就脱贫摘帽了,但是北京扶贫项目不减还增,让村民心里暖暖的。
尚义县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8个,贫困人口14063户25841人,贫困发生率19.44%。
2018年初,在北京昌平区扶贫干部、时任尚义县副县长张春清牵线搭桥下,被誉为“北京蔬菜之王”的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官村。
这家公司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为北京市农业局组建的小汤山特菜基地,于2006年成立了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特菜大观园内,是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北京市农业信息化龙头企业,是北京市第一个实现蔬菜全程安全追溯的公司,也是北京市第一家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蔬菜企业。注册商标“小汤山”,是北京市商超覆盖率最大的蔬菜品牌,日常供应的蔬菜品种多达150余个,蔬菜年生产供应量达1000万公斤。
资料图片:农户用新学的技术给荷兰黄瓜整枝打叉。
落户尚义后,公司引入蔬菜全程质量追溯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成天安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园区,即尚义农场。
2018年,公司为尚义农场累计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蔬菜夏季冷凉生产基地400亩,其中建立大棚85座,种植蔬菜品种40余个。公司采用世界一流的信息化农业管理技术以及专业的给膜打孔蔬菜包装机等农业高科技应用设备,通过提升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了蔬菜的优质优价;从田间到餐桌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可追溯可监控可管控的农业生产种植模式;通过公司所覆盖的北京150余家超市和品牌影响力,将尚义农户与北京超市直接连接起来,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2019年,夏季供应量达350吨,供应金额300万元,吸纳村民就业并带动脱贫人数达320人,人均增收3000元。
资料图片:两位村民在蔬菜大棚里采收小白菜。
“带动农民致富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关键是‘带’,而不是‘给’。”前不久,获得2019年度北京市扶贫协作奖的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让农民持续增收、高质量脱贫,尚义农场在运营管理上,采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种植户”的运营模式,通过产前市场信息共享、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包销,来不断提升当地农户的发展能力和获得感。
公司把占地400亩的尚义农场划定4个片区,每个片区任命一位负责人,带领农户承包管理5至20座大棚及50至200亩地,教授农户蔬菜的育苗、定值、移栽、施肥、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实施公司化管理,把农户收入直接和大棚收成利益关联,从根源上拔掉“穷根”,真正做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尚义农场进入全园生产阶段,85座大棚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就业人员174人次。截至9月底,销售蔬菜31.77吨,为官村再创收入35.23万元。
村民郭玉明高兴地说:“自从村里来了‘蔬菜大王’,我们也学会干现代农业了,你看,这新增的12座大棚就是我们农户在北京5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下‘自建’的,其中有我一座,今年夏天我种的蔬菜就上北京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