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6 16:11
最近,浙江一位产妇分娩后多次出现大面积肺栓塞,命悬一线,经过医务人员的不懈抢救才转危为安。经过检查发现,反复将这位产妇推入险境的罪魁祸首竟是“易栓症”。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肺栓塞、静脉血栓,但对易栓症可能很陌生。今天,请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郭建明跟大家讲讲易栓症是怎么回事,以及这种意外有没有可能避免。
什么是易栓症
血栓是血流在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血栓性疾病根据人体的部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脑部有各种类型的脑梗塞;颈部有颈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肺部最常见的是肺栓塞;心脏是心肌梗死;腹腔内有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脾梗死、肾梗死;下肢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也就是说,血栓在什么部位形成,该部位就会形成相应的缺血或淤血症状。
那么,“易栓症”这个名称就好理解了——容易形成血栓的疾病。在医学上,这是由于人体抵抗凝血的物质因先天原因、后天身体问题或环境影响,出现了抗凝障碍,导致人体非常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一类疾病。
血栓的形成有三大原因:一是血管壁损伤,如磕碰外伤导致的血管壁损失;二是血液流动缓慢,如长期卧床活动少或者血管受到了压迫,导致血流出现淤滞;三是血液成分改变,如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和抗纤溶因子等物质出现了缺失和异常。这些情形都会导致人体容易形成血栓,而易栓症就属于第三种原因。
易栓症不少见只是难发现
易栓症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先天遗传性易栓症和后天获得性高凝状态。这两种情况都是血栓易发倾向,且大多数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少部分是动脉血栓形成。
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得了易栓症的人在被确诊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有容易形成血栓的倾向。一旦他们遇到卧床、怀孕等增加血栓风险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发挥影响,就会使血栓出现的风险大大增高。就像前文提到的产妇,本身患有易栓症再加上怀孕分娩,身体变成高凝状态,两个危险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肺栓塞的出现。
易栓症这种病原来没有多少人知道,并不是因为它存在得少,而是因为没有检测出来。近些年,随着化验检查手段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发现。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接受过相关检查,所以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发病率统计数据。不过,从门诊和病房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很多以前不明原因反复血栓的患者,现在分析病因就是易栓症。
血栓的五种典型表现
血栓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有症状可循的,五种表现供大家参考。
突然眩晕这是血栓出现的典型症状之一,当血栓出现在脑部血管时,大脑供血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
意识障碍血栓栓子较大堵住主要血管时,可能会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包括抽搐、昏迷、嗜睡等。
腹部疼痛腹部动脉缺血会出现相应支配的脏器供血不足,严重者会出现肠管坏死或内脏器官的梗死。
脚麻脚冷血栓出现位置较低时,会影响处于肢体末端的脚部血供,导致局部缺血,进而感到脚麻、脚凉,走路越多症状越明显。
四肢水肿四肢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过程受到血栓阻碍后,可引起肢体肿胀,因此四肢,尤其是下肢突然出现明显的浮肿需要考虑是否和静脉血栓有关。
其中,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生一条腿明显肿胀,而且肿胀不会随着抬高患肢或者卧床休息减轻。肺栓塞的症状则表现为呼吸急促、咯血、胸痛、心跳加快、头晕或失去知觉等。
哪些人应排查是否“易栓”
如前所述,因易栓症的隐匿性,对于特殊人群需要格外关注。包括由于脑梗死或骨折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因工作原因或长途飞行经常久坐活动少的人群,以及正在妊娠、罹患肿瘤或血管近期受过损伤的人群。他们都属于血栓风险较高、需要警惕血栓发生的人群。
另外,如果发现自己没有长期卧床这类令血流速度变慢的因素,同时也没有血管损伤的问题,却出现了血栓,就要把这个当做预警信号,到医院做进一步排查。
确诊易栓症最重要的手段是实验室检验检查,抽血的结果对易栓症诊断具有决定性作用。化验指标主要是凝血指标里面的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如果是易栓症,这些指标里面的一项或多项会明显低于正常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还可做因子VLeiden突变、凝血酶原20210A突变、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抗体、狼疮抗凝物和血小板计数,以及MTHFRC677T突变凝血因子Ⅶ、Ⅷ、Ⅸ、Ⅺ的评估。
如今,对于出现血栓的患者,医院通常都会常规进行易栓症的检查。
抗凝治疗是第一位的
易栓症导致的血栓疾病主要是静脉血栓,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髂静脉血栓、颈静脉血栓等。其最大的危害就是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转移至肺部,形成肺栓塞,可迅速致人死亡。
所以,出现腿肿或可疑肺栓塞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如果怀疑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建议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该检查方便、安全,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可以完成;如果怀疑存在肺栓塞,需进行肺动脉的CTA检查来确认。
对于静脉血栓类疾病,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抗凝治疗,这是治疗血栓类疾病的基础。目前临床上应用普遍的是以利伐沙班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即Ⅹ因子抑制剂,此外还有传统的经典肝素类抗凝药物。肝素抗凝的效果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效果相似,不足之处在于低分子肝素需要皮下注射,对老年人操作较为不便。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如果静脉血栓负荷大、病情严重,可能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严重的下肢静脉血栓,临床上可以通过血栓抽吸或置管溶栓进行治疗。严重的肺栓塞可选择肺动脉溶栓或肺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以便短时间内改善肺动脉血流,减低肺动脉压力,挽救患者生命。
另外,得过血栓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如腿消肿之后,医生往往还会建议使用3-6个月的抗凝治疗。因为急性期后,血栓新发或复发的风险仍很高,患者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要擅自停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易栓症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长期维持,甚至是终身服药。目前的口服抗凝药药效稳定,出血风险低,和自身存在的血栓风险相比,服药利大于弊。规律服药,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血栓事件的出现和出现之后导致的不良后果。
【延伸阅读】
预防血栓避免久坐
新冠疫情反弹,春节又即将到来,外出活动减少必然导致居家活动较多,如果长时间坐着玩电脑、玩手机、看电视或打牌打麻将,无形中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对于治疗,静脉血栓的预防更为重要,大多数静脉血栓的发生都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适当运动,在久站或者久坐1-2小时后,适度活动;长期卧床患者如自身情况允许,建议间断做下肢伸直、足背向后勾脚的动作或穿弹力袜,没有意识或不能自主完成规定动作者,医生会建议使用足底静脉泵等物理加压的预防方式;对于已经处于高凝状态或确诊易栓症的患者,建议遵医嘱使用药物等进行预防。
供图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