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种植新手朗珍如今独当一面:“愿高原菜篮子更丰富”
北京晚报 | 记者 马婧

2021-01-28 10:55 语音播报


在距离西藏拉萨市区120公里的尼木县,一座现代化农业园区伫立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家住3公里外的朗珍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园区,精心照料她栽培的蔬菜。2019年夏天第一次来园区工作时,朗珍还是现代化农业种植的新手,但如今,她已经可以在这里独当一面了。

朗珍是土生土长的藏民,谈起生活发生的改变,这位藏族姑娘的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朗珍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和很多深山里的牧民一样,家里世世代代牧牛,常年种植的农作物只有青稞。为了维持生计,她还经常到工地上打零工。朗珍从未想到,在气候条件严峻的高原上,自己可以在家门口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

在北京援藏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吞弥现代农业园区在荒滩间拔地而起,成为茫茫荒滩上的一幅别样画卷。项目建设的初衷是通过发展温室航天蔬菜品种种植,带动藏族群众改变生产习惯,改善生活方式,并逐步丰富藏区人民的“菜篮子”。同时,通过培训,打造人才队伍,让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9年5月投入运营后,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的藏族群众,可以自愿参与到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中来。在北京援藏团队的帮助下,藏族群众从零开始学习温室蔬菜种植,朗珍就是其中一员。

“来到这里后,我第一次见到车厘子,在学习了车厘子种植后,又学习了西红柿、哈密瓜、豇豆的种植。”朗珍自豪地说,通过跟着技术老师学习田间地头的管理,她已经掌握各个环节的技能,自己还承包了几个蔬菜大棚,家里人也经常来帮忙。这份工作让朗珍家里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只有三四千,现在一年的分红就有两万多。

吞弥现代农业园区投入运营以来,已经陆续实验种植了12个航天育种蔬菜品种,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菜篮子”,还带动尼木乡建档立卡脱贫户实现增收,已为98户脱贫户兑现劳务分红43.73万元。

“在这里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没种过的蔬菜,我还想学习种植更多的蔬菜,让高原上的蔬菜品种更加丰富,也希望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朗珍对未来充满期待。

老乡-脱贫攻坚答卷

编辑:张晶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