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 11:00
上午10时许,在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综治中心监控室内,村民李树申坐在桌边,将快递收件人登记在相应本子上;房间另一头,4台大屏幕36个角度监控着村里各处角落……中午搭档来换班,李树申骑上三轮电动小车回家吃饭。踏进修缮一新的阳光房,妻子谢秋芳张罗着进了屋。墙上“一帆风顺”“家和万事兴”等装饰画都是女主人的十字绣作品。她感慨真是赶上了好政策,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31年前,李树申夫妻俩因为一场意外双双导致残疾。1993年女儿出生后,一家人只能靠低保为生。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他们起早贪黑,在家里四亩多地上种起了玉米和小麦。随着全国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小黑垡村也为摘掉“低收入村”这个“帽子”,多方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3年多前,李树申成为村综治中心的监控值守员,不但得到了一份稳定收入,生活也变得充实、有了奔头。“只要你愿意干,想方设法给你安排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收入。”李树申介绍,他目前每月工资2400元,自己十分满意。
谢秋芳目前每月领取1300元国家重残补贴,从今年起,她计划放弃补贴,去助残基地上班。这是市区两级残联依托村里合作社,吸纳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务工补贴形式发放资金的项目。从起初每人每年几千元,一路涨到去年的2.5万元。“收拾公园,打扫落叶,能干多少干多少。”除夫妻俩自身收入,家里四亩多地参加了土地流转,每年可领7000元补贴,一年总共能攒上两万元。阳光房便是2019年新修的,花了3万多元。对于这样的“大手笔”,李树申笑言,有了余钱当然要改善生活,“以后日子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