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 11:16
受伤痊愈之后,新花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奶食品小店,自己当老板。小店每天能加工800多斤奶制品,生意好时一天能有两千多元的毛收入。依靠这家小小的奶食品店,新花还清了做手术欠下的外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花来自内蒙古正镶白旗农村,家里种着地,还养着牛羊。2016年,新花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肋骨骨折,脾脏破裂,伤势非常严重。家人把她送到医院抢救,前前后后花了30多万元,命保住了,但家底也被掏空了,家里的牛羊全卖光了,还欠了不少外债。新花成了贫困户。
“出车祸后家里啥都没有了,啥也不敢干。”那时,新花特别没有底气。别说开店,就连把日子过好的心气都没有。这时,正镶白旗举办的京蒙协作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班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8年起,为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在北京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正镶白旗举办了奶食品加工、民族服装、电焊等一系列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班的学员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但学费全免,培训材料也免费提供。
技术免费学,还有老师指导创业,盼望着改变命运的新花眼前一亮。2018年,她报名参加了奶食品加工培训班,学习传统奶食品的制作。新花好学又勤奋,很快就学会了奶皮子、奶豆腐等十几种奶食品的做法。一年后,在当地就业服务局的指导下,新花贷款5万元自己开了店。“奶食品是蒙古族的生活必需品,就连喝早茶都要放几块奶皮子。”她对小店很有信心。
2019年,新一期奶食品加工培训班开班,已经开店的新花又报了名。新花说:“每期培训班学的内容都不一样,我要学会更多的技术,把小店撑起来。”通过不断学习,新花的技术越来越好,不但会做常见的奶皮子、奶豆腐,还会做楚拉、酸奶糖等零食,甚至还学会了做口红和牛奶皂。现在,她的小店每天能加工800多斤奶制品,一点儿都不浪费。
“新花是我们培训班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正镶白旗就业服务局局长乌仁高娃说。利用京蒙协作资金,2018年以来,当地已举办21期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学员860人次,一批贫困户通过努力成了“创业榜样”。新花的小店开起来后,一天的毛收入最高能达到两千多元,不但脱贫摘帽,外债也很快还清了。
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新花的信心越来越足。她最近买了新烤箱,正准备换个大一些的店面,把店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