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妈妈”杨而报浪开办体验馆:“双手绘就美好生活”
北京晚报 | 记者 陈静思

2021-01-28 11:42 语音播报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万达小镇上,有一座上下两层楼的“欧报浪蜡染体验馆”,成为来往游人争相前往的打卡地。

这家体验馆的主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杨而报浪,用传统织布机织布、染色,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展示和销售,依靠这间小店,杨而报浪个人和家庭生活有了极大改善。

46岁的杨而报浪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争光村,丹寨在2018年4月之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许多在村寨中长大的苗族女人一样,杨而报浪从小就接触蜡染技艺,“姑娘家如果不会做蜡染就很难嫁得出去。” 杨而报浪说。

来到丹寨万达小镇开店之前,杨而报浪的日子过得贫困而拮据。“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地也很少,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杨而报浪回忆。家乡的就业机会太少,许多丹寨人开始外出打工。为了改善生活,杨而报浪在广东打工10年,又在浙江待了7年。杨而报浪挖过泥、拉过砖、捡过垃圾,为了生活什么苦都能吃。

2014年12月,万达集团牵手贵州省丹寨县开展帮扶行动。万达决定在丹寨东湖区域建设苗侗特色小镇,引入丹寨特有的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民族手工艺、苗侗美食、苗医苗药等内容。

2017年7月,丹寨万达小镇正式开业,从小有着蜡染手艺的杨而报浪看到了机会,从他乡回到故乡,在“家门口”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蜡染体验馆。

凭借丹寨万达小镇逐年上涨的客流,小店生意日渐红火。铜刀作笔,蜂蜡为墨,在没有任何草稿的情况下,绘出精美的图案,杨而报浪通过独具匠心的纯手工制作,让蜡染这门苗族的传统手艺,获得了更多人的了解和喜爱。

“现在丹寨万达小镇的游客越来越多,蜡染产品的市场也打开了。我们的产品有服装、被子、鞋子、抱枕等很多,很受欢迎,不光是游客喜欢,深圳、北京、泰国、法国都有我们的客户。”杨而报浪的事业越做越大,她的蜡染店开到了第三家,还开办了一个加工厂。

杨而报浪用自己双手开启了蜡染事业,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将许多苗族同胞带领起来,实现了脱贫致富。“我们在乡下办了合作社,像我这样的蜡染妈妈已经有五六十个,每个蜡染妈妈一年收入有一两万元左右。” 杨而报浪说。

布匹上古朴的花纹或细腻或奔放,带着独特而浓厚的民族风,杨而报浪用自己的双手,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融入蜡染的“留白”中,也将未来的美好生活,绘进那一抹蓝靛色。

老乡-脱贫攻坚答卷

编辑:张晶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