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 09:40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绝活出草莽。一块可口的点心、一杯喷香的好茶背后,也许是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匠心传承,是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珍贵的传统文化。新春将至,我们在置办年货、享用年味时,不知不觉中也会与听上去有些遥远的“非遗”相逢。
若要盘点匠心独具的京味年礼,“京八件”点心匣子一定不能缺席。“京八件”源自古代宫廷御膳房,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分为节令大八件和日常小八件,顾名思义,一套八块,八种馅料,八个造型,每块都精巧可人。
“京八件”曾一度消失了50余年,北京稻香村在查阅大量古籍文献后,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研发调整,才得以将其恢复。如今,北京稻香村京八件手工制作技艺已被列为“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每一块酥皮京八件都是由糕点师傅纯手工制作,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匠心。除了传统京八件和酥皮京八件,近两年北京稻香村还陆续复原了细八件和奶皮八件,都是极具北京特色的年节食品。
同样被列为“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还有北京稻香村京式月饼手工制作技艺。京式月饼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邢景翠介绍,京式月饼大多采用各类果仁、桔饼、玫瑰花、桂花等入馅,制作手法费工费时,为了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北京稻香村一直坚持人工拌馅,“特别是自来红和自来白,机器操作容易破坏食材的颗粒感,所以很多步骤都必须由纯手工完成。”
邢景翠认为,传承非遗技艺,需要凭眼凭手,更要凭心,老手艺中珍藏的情怀、给予人们的感动,是无法被流水线产品所替代的。同时,她倡导组建传承人梯队,主张让徒弟在本门手艺上做专做精,并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现和培养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