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春节假期,他们24小时在“倾听”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2021-02-16 11:43 语音播报

热点

夜渐沉,午夜12点过了,已是年初二的凌晨。北京回龙观医院一处朴素的老式办公楼里,李春玲关上光线明亮的顶灯,轻轻打开柔和昏黄的台灯。环顾她的周身,一张桌、一把椅、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小小的房间,承载着陌生的倾诉者难遣的心事和倾听者无言的守候。

铃声响起在宁静的节日深夜,李春玲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接通电话。

“您好,心理援助热线。”这里是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这是每一位接线员拿起电话来的第一句标准用语,接下来的内容则没有任何固定“套路”,目标只有一个——为求助者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援助。

“心里太难过了,感觉自己很失败,没办法把心事说给家人听,他们不会懂。”来电话的年轻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选择不回家过春节。令其没想到的是,就在节日来临之际,一同在外打拼的恋人提出了分手。突发的感情挫折,加上独在异乡的孤寂,击溃了年轻人的心理防线,悲伤的情绪一时倾泻如潮。

在这通来电的前十几分钟,李春玲很少主动发言,她静静倾听着来电者的诉说,接纳着来电者的困扰,回应着来电者的情绪。“对于大部人来说,痛快的释放能够使沮丧情绪得到舒缓。”李春玲说。

这之后,李春玲通过提问的方式,对这位来电者进行了情绪评估。“这并不是一个‘诊断’,但它能帮助我们做出援助方案的选择。”在确定了对方没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和高危因素后,李春玲稍稍安心了一点。接下来的难题,就是该如何帮助来电者解决眼前的情绪困境了。

“除了感情,您最重视的是什么?”“什么让您最有满足感?”“您身边是否有朋友也曾经历失恋,但此后依然获得了美满的生活?”李春玲快速设置了几个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在感情中受到挫折的年轻人重新思考个人价值,一点点重新树立起面对前路的信心。

在对话过程中,李春玲了解到,年轻人这两天过得很糟,天天躲在房间痛哭。她试着帮助其将节日假期的“日程”安排起来,在整理房间的同时整理心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释放悲伤。不知不觉,通话时长已近一个小时。在交流过程中,李春玲明显感觉到来电者的情绪发生了改变,开始积极地思考和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了。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是心理援助无法解决的。”李春玲说,接线员们无法对求援者做出医学诊断,或为他们做出人生选择。更多时候,他们所做的,是倾听求助者无可诉说的心事,给与情感上的陪伴,尝试理解他们的困扰,帮助他们走出眼前的情绪泥潭。

简短的道谢过后,年轻的求助者挂断了电话。李春玲舒了口气,揉了揉有些沉重的眼皮。

夜更深了。案头的一盏小灯,依然静静照着一方小桌和桌前的不眠人。仿佛一同守护着这节日里温柔的夜色,守候着夜色里难以安放的心声。

2021新春走基层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