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春节
北京晚报

2021-02-27 19:56 语音播报


吕沐笛(13岁)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初一(5)班

月光抛下洁白的水袖,穿过喜庆的街道,划过丰盛的年夜饭,收在了我春节的记忆中。

从腊月初八开始,天津的春节便拉开了帷幕。

天津人格外看重除夕饺子,为了使饺子更加美味,人们就在腊八这天泡制腊八醋。饺子蘸上经过二十多天浸泡的腊八醋,吃起来回味绵长。

按照老规矩,做腊八醋首选本地紫皮未发芽的大蒜和独流老醋。剥净蒜皮和醋一起放进密封罐中,再将罐子放在温暖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蒜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洁白如玉的蒜瓣由根部逐渐变绿,直至整瓣蒜变得像翠绿的宝石一样。这碧绿可人的腊八蒜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带来了丝丝春意。

腊八一过,大人们便开始“忙年”。办年货和新衣成为春节前的主要内容。记忆中,母亲置办的杂拌儿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情感。它是用杂七杂八的零食混合在一起,包括各种干果和蜜饯。杂拌儿中那红的果、黄的橘、绿的梅、黑的枣,混合在盘中甚是好看。

大人们紧张忙碌,我们也不闲着,乐不可支地抖起了空竹。有的人用两根牵着抖绳的竹棒抖动空竹;有的人利用空竹的惯性让它离开抖绳,在地面上自行旋转;还有的人将抖动的空竹抛向空中,再接住继续抖。听!那不绝于耳的“嗡嗡”声奏响了春节的序曲。

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贴吊钱,正所谓“大红吊钱飘津城”。吊钱使用镂空的长方形红纸,中间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文字。将吊钱的最上端固定在门楣上,形似流苏的下端仿佛跳跃的舞者,随风摇曳。望着窗外飘忽不定的吊钱,我生怕它被风吹走,“吊钱迎风招展,会把福气招进家门,如果它被风吹掉,那么财气就会从天而降,所以吊钱又叫做掉钱。”听了姥姥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天津的民俗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贴了吊钱之后,除夕便来临了。无论是年过半百的老太太,还是如我一样豆蔻年华的小闺女都会在一早换上红衣。这“满堂红”的服饰既让人感到内心的温暖,又给天津人带来了浓郁的年味。

除夕的中午一过,人们就更忙起来。家家户户赶做年菜和饺子,到处是饭菜的香味。大人们用红粉皮、香菜及酱豆腐调制的饺子馅颜色鲜艳,味道清香。将它包进雪白的面皮中,对边合上,再用手指按压,捏出花纹,一个胖乎乎的饺子便出现了。将它们下到沸腾的锅中,那如鱼儿般顽皮的饺子或随波舞蹈,或翻腾雀跃。光是看着,就让你垂涎三尺,更何况是蘸上精心泡制的腊八醋大快朵颐呢!

“上菜咯!”随着妈妈的一声吆喝,翘首企盼的年夜饭终于闪亮登场:那甘旨肥浓的清蒸鱼;那秀色可餐的狮子头;那晶莹如玉的炒虾仁;还有那玲珑剔透的素饺子无不刺激着我的味蕾。

全家围桌而坐,举杯欢庆,回望旧岁,畅谈新年。于是,洋溢着浓浓年味的除夕夜就在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缓缓走来了……

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