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红迹]:这座古城斑驳的弹坑,见证了80多年前那个夜幕下的血雨腥风
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曾子芊 袁新雨

2021-03-05 13:26 语音播报

深读

庆祝建党百年,追寻京畿红迹。今天我们要探访的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宛平城、卢沟桥和平西抗战根据地遗址斋堂镇。

宛平城、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方约15公里处,从建造开始,它们一直都是京西南的咽喉要道。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用机枪和大炮向宛平县城发起进攻,拉开了全面战争的序幕。至今,宛平城墙上仍可见当年日军轰炸时留下的弹坑,留存着中华民族危亡的战争回忆。

▌ 宛平城墙上仍可见当年日军轰炸时留下的弹坑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疾呼。

顺着蜿蜒的山道向京西行驶,即将来到门头沟区斋堂镇。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邓华支队挺进斋堂川,在这里建立了京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开辟了京郊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成为了插在北平敌军统治中心的一把尖刀。

▌ 邓华支队挺进斋堂

斋堂镇马栏村,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是当年平西抗战根据地的心脏。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就位于马栏,这座两进四合院,萧克司令员等挺进军领导曾在此指挥作战,一封封捷报从这里传出。

▌ 萧克将军

冀热察挺进军1939年成立,在斗争中逐渐确定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总任务,多次迎击日军的围攻和扫荡,成为了坚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八路军在敌后的平西、平北、冀东地区已形成了三大块互相邻近、人口达320万的根据地,对北平已形成合围之势。

斋堂镇九龙头山上,一座铁灰色的纪念碑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军民们曾浴血抗战的土地。三面碑石刻有宛平县各区、村牺牲的烈士英名和籍贯,共计98个村476位烈士。青山无语慰忠魂,更多的无名烈士长眠在深情的大地之下,长眠在沉重的历史之中。卢沟桥畔的枪声,开启了中国大地上的一个战争噩梦,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反帝爱国热情,预示着中国即将进入新时代的黎明。

▌ 宛平城烈士纪念碑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编辑:袁新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