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故事梗概(第三十六、三十七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夏至

2021-03-16 17:09 语音播报

文娱
进入
艺绽
看更多
+ 订阅

第三十六集

巴黎,陆征祥未得到北洋政府撤销签字的回电,和顾维钧、王正廷等人一起商议,毅然决定拒签巴黎和约。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屈辱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外交史上的一次胜利。这个胜利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

湖南,毛泽东自己独立写稿、编辑、印刷完成了《湘江评论》创刊号,并发表“六不要怕”。毛泽东发表演讲指出陈独秀是中国思想界的明星,他的被捕不仅不能损及他的毫末,反而会留下一个大大的纪念。

天津,周恩来组织《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工作,将陈独秀被捕事件作为下期杂志的重点,多组织重磅文章宣传。

狱中,陈独秀每日思考不停、笔耕不辍。迫于舆论压力,吴炳湘对陈独秀给予特殊优待,并经常来探访,给他带来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号。吴炳湘劝说陈独秀和政府合作未果,悻悻而去。陈独秀高唱一曲苏轼的《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斗志昂扬。

高君曼带着孩子们来狱中探望陈独秀,并给他带来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陈延年将最新一期的《每周评论》拿给陈独秀看,陈独秀见评论最新时事的《每周评论》取消了以往他和李大钊特别重视的反映政治斗争的战斗性文章和尖锐的评论,成了杜威的研究专刊,大发雷霆。

胡适来到狱中,陈独秀责问胡适《每周评论》改版的事情。胡适说吴炳湘一再警告《每周评论》要少谈时事,否则给陈独秀加罪。胡适与李大钊思想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李大钊信奉苏俄的暴力革命,这很危险。陈独秀说,我们三人,你是美国派,守常是俄国派,我之前是法国派,但现在越来越倾向守常的俄国派,我赞成你们争论。

李大钊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田野考察,跟农民们说,当牛做马不是咱的命,命得咱自己定!

陈延年来到河北昌黎找李大钊,向他汇报北京的形势,想请李大钊帮忙想办法解救陈独秀,李大钊给他分析形势,让他放宽心,陈独秀此时在狱中反而能帮他度过愈演愈烈的政治风暴。

社会各界要求释放陈独秀的呼声日益高涨。迫于社会舆论强大压力,吴炳湘在京师警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陈独秀在狱中情况。记者要求到监狱采访陈独秀,遭到拒绝。

河北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重新恢复了读书小组,继续探讨中国应该走哪条道路。

第三十七集

河北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重新恢复了读书小组,继续探讨中国应该走哪条道路。

李大钊看到胡适的文章后,奋笔疾书,予以反击。双方隔空争辩,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问题与主义”大辩论。

北大,警察来将胡适带走。吴炳湘见到胡适假装十分热情,却以陈独秀生命安全相要挟,迫其停办《每周评论》,胡适无奈同意。

李大钊回到北大,收到蔡元培即将返回的来信,北京大学生机勃勃。

周恩来带领天津学联来北大拜访李大钊,请教怎样把爱国学生运动持久化,把天津学联和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组织起来成立觉悟社的相关事宜,并邀请李大钊去天津演讲。

徐世昌找来吴炳湘,要他在南北和谈之前把陈独秀放了,但要严加监视,以备随时收监。

吴炳湘来到监狱向陈独秀道喜,并要求他定期报告动向,不得外出离京。

陈独秀即将出狱,经过这一段时期的思考,他更坚定了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向,思想上得到升华,将子美送入狱中陪伴他的白鸽英英放飞,白鸽仿佛感受到了陈独秀内心的愉悦而振翅高飞。

北京箭杆胡同陈独秀家小院子热闹非凡,《新青年》编辑部同人以及蔡元培、邓中夏、赵世炎等都来了,大家喜气洋洋欢迎陈独秀出狱。李大钊、胡适和刘半农分别吟诵了各自为迎接陈独秀出狱而作的诗歌,博得了众人热烈的掌声。陈乔年手捧一个荷叶包,恭恭敬敬地把自己做的荷叶黄牛蹄送给了陈独秀,以表达对当年那场恶作剧的歉意。众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还是鲁迅重新将气氛活络了起来。陈独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天的陈独秀,已是全新的陈独秀。

天津草厂庵,在周恩来的领导组织下,觉悟社正式成立,周恩来表示希望全社会的人都往觉悟的道路上走。

《觉醒年代》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