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前慰英魂,让我们的“精神丰碑”永不蒙尘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1-04-02 15:30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清明临近,告慰英魂、缅怀先烈活动持续升温,一则题为“王伟墓碑前,多了这样一张照片”的报道热传网络,令人泪目。

新闻中提到的这张照片,定格的是今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时的场景,美方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国务委员杨洁篪霸气回击:“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今昔对比,今非昔比。面对这样无声又真切的告慰,网友纷纷表示“今日中国,多希望你能看到”“81192,您的夙愿实现了,请返航!”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卷帙中,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更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页。“风雨浸衣骨更硬”“一寸山河一寸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岁月悠悠,忠魂不灭,无数先贤英烈以顽强抗争护佑家国无恙,以无畏气概挺立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

岁月荏苒,英雄精神历久弥新;时代变迁,全社会对英雄的尊崇愈发坚定。这些年,从设立烈士纪念日“立大德于社会”,到建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扬大义于国家”,再到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布大信于天下”,一系列强有力的国家行动,正在全社会营造起纪念、缅怀、崇尚英烈的浓厚氛围。每到清明节,全国不少烈士墓前鲜花满地就是最好证明。今年2月份,戍边英雄事迹从风雪边关传来,缅怀哀思在网上网下凝聚,委托快递、驱车千里,社会各界纷纷到“卫国戍边英雄”墓前献花致敬,还有父亲专门带着孩子前来鞠躬……一幕幕感人场景,一句句诚挚感怀,都让我们看到英雄精神正在亿万人民心中生长发芽。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缅怀英烈成为潮流令人欣喜,但也有记者在一些革命老区县调查发现,国家级、省级烈士纪念设施普遍管护较好,但不少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理仍不到位,有的破损不堪、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还有的烈士墓前甚至种了菜。根据《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纪念设施要保持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和氛围,为何这些设施连最基本的日常保洁也难保证?当地干部无奈坦言,许多烈士纪念设施比较分散,管理难度大,仅靠县级力量难以实现应保尽保。虽然随着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管理经费有所增加,但相较点多面广的基层纪念设施来说仍捉襟见肘,且缺乏长期机制保障。

烈士魂归之墓,生者心祭之所。管护好各层级烈士纪念设施,对于捍卫民族的精神丰碑、传承英雄精神意义重大,社会各层面理应重视起来。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进行全面筛查,针对损坏严重的设施紧急修缮,同时在制度框架内制定长远维护计划,确保维修资金到位。在日常管护上,不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比如聘请村干部或村保洁员为日常管理员,或依托附近中小学负责管理。总之,“继承是最好的纪念,开创是真正的永存”,从设施维护到舆论引导,从事迹宣讲到精神传递,从社会倡导到法律护航,不断探索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的制度机制,方不负忠魂。

英雄从未远去,我们不会忘记!铭记所有的牺牲与奉献,吾辈当自强!

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

编辑:范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