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4 08:04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清明,是万物萌发、吐故纳新的时节,也是洒扫祭奠、追思缅怀的时刻。传承千年的古老习俗,让我们愈加体悟生命之真谛,感念先人之付出。
慎终追远,孝之至也。万物竞生的节气融入祭祀文化,进而衍生出了清明节,既传递着中国人独特的生命观——在生生不息中追求精神永恒,亦赋予了这一齐家传统与修身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的价值秉性。我们谨记所从来处,不论走得多远,都能从血脉相连、文脉相通中找到根与魂,都不忘今天安享之一切都依托于前人艰苦奋斗的家底。清明的人文意义中,凝结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感,刻印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悠悠千载,志在至善。古老中国之所以历经岁月风霜磨洗,始终呈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向上姿态,很大程度上正在于这种生命观指引下的更高价值追求。近代以来,近2000万名烈士舍生取义、抛头洒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时期筚路蓝缕,改革岁月风云激荡,新时代攻坚克难,无论时空如何变迁,每一代人都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以行动诠释着对家对国“清澈的爱”。其中,涌现了大量的时代英雄,更有大批共产党员,不怕苦累、不计生死、不求名利,干在前面、冲在前面、顶在前面,只为初心、不负誓言。
“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们的事业中”。回望来路,战风斗雨,放眼向前,峥嵘大道正向远方延伸,前人血脉正在我们身上流淌。不论是每个“小家”,还是这个“大家”,都应当牢记那些未竟的心愿,把责任扛起来,在接续奋斗中传递薪火,这也是对前人最好的告慰。面对历史机遇,面对风险挑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只有锚定目标,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才能不断开启光明未来。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寄哀托思,清心明志,让我们不负韶光,不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