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4 14:58
3月27日早上,在广西凭祥一家酒店,彭爱莲起身洗漱后打开冰箱,拎起一袋东西,随后“噔噔噔”急匆匆下楼去了。袋子里有花生、苹果、啤酒以及一只煮好的鸡。
下楼到路边,彭爱莲叫了辆车,车子朝南山烈士陵园一路颠簸而去。南山烈士陵园位于广西凭祥市凭祥镇南山村的观音山上,彭爱莲的哥哥彭业辉就葬在这座陵园里。
在陵园管理处李福成的厨房里,彭爱莲把冰冻了一夜的鸡拿了出来,重新用水煮了一下后,鸡黄橙橙的,冒着腾腾热气。随后,她将鸡和其他祭品一道,端到哥哥彭业辉的墓碑前。
鸡是彭爱莲在湖南老家杀好、煮好后,于祭祀前一天跟随她从“汽车-飞机-汽车”,一路颠簸而来的。彭爱莲说,她想让哥哥彭业辉尝尝家乡的味道。她老家在宁乡——湖南省辖的一个县级市,由长沙市代管。
42年前,在中越边境的一场战争中,彭爱莲失去了哥哥彭业辉。彼时,彭业辉年仅23岁。
南山烈士陵园很漂亮,从路边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两侧是挺拔翠绿的松柏。松柏上,蝉儿接替鸣叫,鸟儿欢快歌唱,蝴蝶翩翩起舞。彭业辉已在这里静默42年。彼时,哥哥牺牲不到半年,15岁的彭爱莲就报名来到哥哥生前战斗过的部队,成为一名“接枪妹”。
▲“接枪妹”杨子芬
和彭爱莲一样,杨子芬的哥哥杨子龙也在战争中牺牲了,当时,杨子龙年仅23岁。15岁的杨子芬也接过哥哥的枪,和彭爱莲一样,成为一名“接枪妹”。
过去20多年,前述两个“接枪妹”一次次往返于湖南宁乡和广西凭祥,祭奠着记忆中最疼爱她们的哥哥。
她们并不孤单。
【家人的爱】
1982年底,彭爱莲退伍回到家乡。如今,57岁的她,头发有些稀疏,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在她脸上留下了印记,但战争的经历让彭爱莲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
3月27日,祭扫哥哥的那天早上,摆好祭品后,彭爱莲在一旁静静坐着。
▲彭爱莲在祭扫哥哥彭业辉
香火缭绕中,彭爱莲时不时地就起身给哥哥“续酒”。似乎在看着哥哥和昔日的战友火热聚餐,而她则是那个忙前忙后,负责给哥哥炒菜、添酒的妹妹。
“哥哥在家排行老大,我是老二。”彭爱莲告诉红星新闻,每年清明前夕,她就很自然地想起远在他乡的哥哥,想起小时候哥哥疼爱她的点点滴滴。
“每年来到这里陪哥哥坐着说说话,我内心就会平静很多。”彭爱莲说,她哥哥彭业辉是1979年2月16日上战场的,11天后的2月27日负伤,最后在南宁504医院抢救,同年3月4日凌晨1点多牺牲。
一个盛烧冥币的铁盒里,彭爱莲给哥哥烧掉一沓又一沓的冥币。她边烧边向哥哥报喜:“我现在过得很好,一个月有3000块钱退休金,你外甥也在政府部门上班了。”
在南山烈士陵园里,长埋着653名烈士,其中包括彭爱莲的哥哥彭业辉,也包括杨子芬的哥哥杨子龙。杨子芬退伍后,在宁乡当地一家医院上班。她告诉红星新闻,领导对她很好,待遇也不错。战争刚结束时,战士的遗物、骨灰等整理、归类和集体安葬等,需要一个过程,她们曾一遍遍踏上广西寻找哥哥坟茔的征程。
▲烈属祭扫
杨子芬说,她1984年退伍后,在1985年至1987年期间,曾三次到广西宁明等地寻找哥哥的坟茔。但直到1994年才找到,原来,哥哥埋在南山的后山上,“当时的陵园还没有规划得像现在这么整齐、干净和美观。”她说,现在真是越来越好了。
彭爱莲则是在1999年的时候才找到哥哥的墓碑。早前,她多次到广西那坡、靖西、宁明等地的山坡寻找,当时,彭爱莲走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坡,鞋子磨破了,脚底也起泡了。更窘迫的是,早年的经济状况并不如意,每一次的扫墓,对她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杨子芬家里有6兄姐妹,她母亲的身体又不怎么好。二十年前,她家的经济条件并不怎么好,当时来凭祥扫墓时,“什么车便宜就坐什么车,什么旅馆便宜就住什么旅馆。”3月27日,和红星新闻记者回忆起往事时,杨子芬尽量让自己表现得轻松些,脸上还带着微笑,但难掩背后的辛酸和窘迫。
尽管生活比较窘迫,但在给哥哥扫墓的问题上,她和彭爱莲一样大方,“这些钱,我们舍得,也愿意花。”她们说。
坚强的母亲并没有为战争所惧,在失去了儿子后,她们将儿女送到战场上,成为了接枪妹。
杨子芬告诉红星新闻,她家有5个军人,分别是:哥哥杨子龙、她以及她儿子。此外,还有杨子芬的丈夫张跃良以及丈夫的哥哥张命良烈士。
“哥哥张命良烈士被安葬在那坡烈士陵园。”杨子芬平静地说。
【战友之情】
对烈士,不仅有亲人的爱,还有战友之情。
清明节前夕,和过去37年一样,长沙老兵朱豫刚再次来到广西边境,他和30多位战友以及多年的追随者一道,走进广西边境的一座座烈士陵园,给40年前牺牲的战友们扫墓。
这次,朱豫刚从云南、广东、江苏等地购买60000枝鲜花,4000多面国旗,10000盏长明灯。
“我为此请了10名工人,从3月12日一直忙到3月28日。”据花店负责人黄卓妮告诉红星新闻,她将朱豫刚购买的6万枝非洲菊扎成4000多束鲜花,每束鲜花由13枝非洲菊组成,其中金色10枝,红色3枝。
此外,每束鲜花都缠绕着些水晶草,最后,用玻璃纸包扎好,同时注入营养液,以让鲜花绽放得更持久些。
自3月25日起至3月30日晚,从匠止烈士陵园、法卡山烈士陵园,到南山烈士陵园,龙州烈士陵园……清明前夕,在蔓延于祖国南疆的山坡上、陵园里,万盏长明灯和4000多束喷香的鲜花,将一座座陵园笼罩在一片花的海洋里,灯的暖意中,朱豫刚等老兵对牺牲战友们的思念,正在每一朵鲜花上,火热绽放!也在每一盏长明灯里,温暖着已长眠地下40余载的昔日战友。
使用鲜花和长明灯祭拜战友,有什么讲究吗?
▲朱豫刚向昔日牺牲的战友致敬
“鲜花应该配英雄!鲜红的鲜花代表着弟兄们的青春和热血,他们把这一腔热血留给了我们国家,把美好和希望留给了来者。”在龙州烈士陵园,朱豫刚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长明灯不仅可以照亮我弟兄们回家的路,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澄净,保持光亮。”
3月27日晚,在南山烈士陵园。57岁的杨子芬和家人视频聊天,主要想让母亲“看看”哥哥,希望她知道哥哥在这边很好,也有战友关照。
不过,当手机摄像头对准“哥哥”——那个方正的坟茔时,杨子芬终究没忍住。当视频那头出现她头发花白的母亲时,杨子芬失声痛哭:“妈妈!妈妈!你保重好身体!”随后,她蹲下身子,让摄像头更靠近哥哥,但哥哥已不能说话,她对着已88岁的母亲刘苏连说:“我代表哥哥叫你妈妈,妈妈——妈妈!我想你了!你保重好身体!健康长寿!”
抹去眼角泪水,站起来后,杨子芬发现,朱豫刚等老兵已在她身后站成一排,静默不语,脸部微扬,以防泪水不慎滑落。
杨子芬似乎在为刚刚“失态”不好意思,她再次用衣袖抹干眼角泪水。大家依旧没有说话,转身,各自潜入树影遮蔽的地方,悄悄抹去泪水。过一会,朱豫刚对着跟在他身后的红星新闻记者说:“一个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不会忘记为我们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的牺牲换取我们的富庶与安宁,全社会要营造崇军尚武的精气神,就要提高军人的尊荣感,形成学英雄,敬英雄,爱军人,学军人的良好风尚。”
为国捐躯者,家人不忘,老兵不忘,人民不忘,党委和政府同样不会忘记。
3月25日-30日,在广西崇左市,从匠止烈士陵园到法卡山战役地,再到法卡山烈士陵园、南山烈士陵园、龙州烈士陵园,为期一周的祭奠活动中,除烈士的亲属和老兵到来,红星新闻记者还发现,各地烈士陵园里,学生来了,志愿者来了,人民警察来了,当地党委、政府官员也来了,有的还带着小孩过来,他们主动拿着抹布、纸巾反复擦拭烈士的墓碑,他们给烈士敬献鲜花,点亮长明灯……
“40年前,华夏英雄儿女从全国各地潮涌边关,即便遗骨长年埋于此,他们仍以另一种形式在守护和回望着我们的祖国。”朱豫刚说,“他们不能白死,我们不能白活!”
这是朱豫刚37年如一日远赴千里之外,坚持为牺牲烈士祭扫的源动力。
朱豫刚并不孤独。
3月29日,广西崇左举行“学党史 祭英烈”——2021年烈士祭扫网络直播活动: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崇左对现场祭扫人员进行总量控制和科学引导的同时,通过网络向全国直播祭扫活动,便于人们寄托哀思,缅怀英烈。
▲2021年烈士祭扫网络直播活动
在龙州烈士陵园,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崇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邓瑞卿,龙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苏伟等领导、干部和当地的志愿者,也都参与到给英烈擦拭墓碑,敬献花圈、鲜花等活动中来。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牺牲换来的,崇左将持续以烈士陵园为载体,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走进陵园学党史等活动,通过打扫陵园、为烈士擦拭墓碑、为烈士上香、献鲜花等形式来学党史、祭英烈,让英雄不孤独,同时也强化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以此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崇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邓瑞卿告诉红星新闻。